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那些准到没话说的心理效应 > 莫用自己的喜好挑战他人的极限——投射效应

莫用自己的喜好挑战他人的极限——投射效应

有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和尚一起打坐,下坐后两个人聊得兴起。苏东坡问佛印:“你看我打坐的时候像什么?”

佛印看了苏东坡一眼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看佛印穿着黄色的袈裟,就调侃道:“我看你打坐的时候像一坨狗屎!”

佛印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苏东坡很得意,回家跟苏小妹说:“我经常跟佛印论禅,从没有赢过,这次大胜而归!”结果当苏东坡把经过给苏小妹讲过以后,苏小妹说:“哥哥呀,你这次输得更惨了!”

“为什么呢?”苏东坡不解。

“佛印看你像一尊佛,是因为他心中只有佛,所以他看什么都是佛,而哥哥你呢?”

这则故事在心理学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与其说苏东坡是输给佛印,倒不如说

他是输给了心理学上的“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指的是人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即是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投射效应使人们陷入了自己的主观世界,影响了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就好比一个性格不好的人,看到的都是人性的缺点,而一个有着优秀品质的人,看到的则都是人性中的闪光点。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来研究投射效应,在八十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有四十八名大学生同意背着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同学都会

乐意干这件事,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可见,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了其他学生身上。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错误地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在别人身上,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天晚上,在漆黑偏僻的公路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抛了锚。年轻人翻遍了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千斤顶。

怎么办?这条路很长时间都不会有车经过。年轻人远远望见一座亮灯的房子,决定去向人家借千斤顶。可是他又有很多担心,在路上,他不停地想:“要是没有人来开门怎么办?要是没有千斤顶怎么办?要是那家伙有千斤顶,却不肯借给我,该怎么办?”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气,当走到那间房子前,敲开门,主人一

出来,他冲着人家劈头就是一句:“你家那千斤顶有什么稀罕的!”

主人一下子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为来的是个精神病人,就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所以说,人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是一件很不妥当的事情,因为其他人未必像你所想象的那样。

投射效应也常会引发一些人际交往中的矛盾。朋友生日,因为你平日里酷爱百合花,于是你便给他也送去一大束百合花,但你却忽略了他对花粉过敏,进而影响了双方的友谊。再比如父母大都喜欢为子女设计前途,选择学校和职业甚至是结婚对象,丝毫不顾及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子女身上,如此,往往会造成揠苗助长的结局。同样的道理,我们自己喜

欢的异性,就以为别人也喜欢,便总是疑神疑鬼,莫名其妙地吃一些醋,从而影响到恋人之间的关系。

当然,投射效应也有它好的一面,芭比娃娃在日本风靡的成功秘诀就在于投射效应,芭比娃娃在日本刚推出时,在青少年眼中,胸部太大,腿也太长,蓝眼睛一点也不像日本少女,因此销售状况不佳。因为在日本,洋娃娃代表着小女孩希望自己长大后的形象。于是公司修正了芭比娃娃的胸部和腿,也将眼睛改成了咖啡色,于是不到两年芭比娃娃便卖出了近二百万个。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用投射效应,学会克服其的弊端,要正确理性地去认知自己和他人,避免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不要用自己的喜好去挑战他人的极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