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五节 琳琅满目的饰品

第五节 琳琅满目的饰品

五千年的历史,古代中国人将饰品的文化发挥到了极致。不仅仅是这些饰品本身的装饰价值,包括其背后的文化寄托,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人们穿戴玉佩、凤冠霞帔等饰品,并不单纯是为了漂亮,还含着某种文化或人格心理的期待。比如,小孩佩戴长命锁,便寄托着人们希望小孩健康长大,并且长寿的美好期待。

玉佩传递的绵绵深情

玉在古人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常常成为君子的象征,因此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

有人曾问子贡,为什么看重玉而轻视石头呢?是不是因为玉很稀少,而石头很多?子贡也不明白为什么,就去问孔子。孔子说,玉具有仁、知、义、礼、乐、信、忠、天、地、德、道等君子应该具有的高尚品格,所以应该看重玉。

玉在我国文明史上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在这句诗里面,“美玉”代指男子,而“罗缨”则指女子,“美玉缀罗缨”则是指夫妻成婚。可见,不仅是道德高尚的君子,一般的人也有佩玉的习惯。

我国玉的历史悠久,玉文化源远流长,但真正兴盛起来是到了宋代之后。宋代商业发达,民间用玉大量涌现,各种玉佩饰品源源不断出现。两宋玉器精雕细琢,画面构图复杂,层次较多,形神兼备,有浓厚的绘画趣味和文人情趣。

玉文化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几乎人人都喜欢佩戴各种玉器饰品。有钱的人上到帽檐前饰,中至玉腰牌,玉挂件,下至玉鞋扣,几乎全身上下都是玉。一般平民百姓也会戴玉手镯、玉耳环、玉扳指之类。这些饰品,原料大多是青玉和白玉。其中,新疆的和田

玉和云南的翡翠最为有名,深受欢迎。

凤冠霞帔

凤冠霞帔是我国古代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的嫁妆。凤冠因为以万鸟之王凤凰作为点缀而得名,因此最初只有皇后或公主才能佩戴。

在我国浙江一带, 新娘出嫁戴上凤冠,穿上霞帔的习俗已经流传了800多年。她们为什么能够使用皇后和公主的服饰呢?这里面有一段故事。

靖康之变时,康王赵构逃亡中路过浙江钱塘的一座破庙,庙前站着一个村姑。姑娘看康王急匆匆地赶路,知道他被仇家追杀,就让康王藏到谷箩里,而自己则若无其事地坐在谷箩上面。金兵追到,问村姑是不是有人从这里路过,姑娘不慌不忙地说,那个人往南边逃走了,你们赶快去追吧!金兵信以为真,就向南边去了,康王因此而躲过一劫。康王对村姑非常感激,就向她许诺,如果自己能够恢复宋朝的江山,就让她以“娘娘”的名义,在出嫁时享受坐花轿、戴凤冠、穿霞帔的荣耀。

不久,康王在杭州即位,史称宋高宗。宋高宗对姑娘的救命之恩一直铭记于心,自己的许诺也没有忘怀。于是,他下旨这位村姑在出嫁时可以享受凤冠霞帔的特殊荣誉,还重修了那座破庙,并亲笔题写为“皇封庙”。后来,村姑附近的姑娘们在出嫁时也纷纷效仿她,穿戴起凤冠霞帔,逐渐在浙江形成了风俗,因此民间有“浙江女子尽封王”的说法。

发簪的古典神韵

发簪是我国妇女在梳妆打扮时必不可少的首饰。东方女子在化妆的时候,总是喜欢在头发上装饰由金银珠宝等名贵材料制成的簪子,如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压鬓簪、凤头簪等。一个女子,戴上簪子,

似乎就平添了几分中国特有的神韵,不禁让人想起古代那些歌咏美人的精美诗句,又让人想起古代的宫廷仕女画。

发簪又称为簪、簪子、冠簪,一般为单股(单臂),双股的称为钗或发钗。钗有很多种,如金钗和荆钗等。金钗指用黄金制作的发钗,拥有者一般是身份地位比较高的妇女。荆钗则比较朴素,用荆枝做成,给人一种天然朴素的美感。因为钗有两股,人们会借用分钗来形容夫妻分离,如“破镜分钗”“分钗断带”等。

古代的簪子,其制作材料除了金属和荆枝之外,还有竹、木、玉石、玳瑁、陶瓷、骨、牙、金、银、铜等各种材质。发夹出现后,使用簪子的人就逐渐减少了,直到近两年才再次流行开来。

内涵丰富的耳饰品

近年来,打耳洞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不仅女孩子要去打,不少男孩子也会去打,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耳饰品。耳饰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耳饰,顾名思义就是戴在耳朵上的饰品,在古代又被称为珥、珰。大部分耳饰都是金属的,也有用石头、木材或者其他材质做的。其制作材料随着时代的不同而相应变化。耳饰的佩戴方式主要有三种:打通耳孔,穿挂;用簧片夹住耳垂;用螺丝钉固定。

据古籍记载,早在夏朝时期,人们就开始戴耳饰了。商代耳饰在夏朝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商代的耳饰,将耳环的一端加工压扁成喇叭口,另一端保持原来的形状,便于穿戴。汉代妇女喜欢用耳珰作为耳饰。这种耳饰通常用水晶、琉璃等晶莹剔透的材料制作,一般是圆柱体,中间穿孔,两端或其中一端稍大,呈喇叭口。佩戴这种耳饰,首先必须在耳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