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二节 文房四宝

第二节 文房四宝

帝得到

一块玉,制成了“墨海”(砚台),上面用篆字写者“帝鸿氏之砚”(意为黄帝的砚台)。不过,篆字在黄帝生活的时代并没有出现。因此,这条记载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砚台有两方,一方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属仰韶文化早期的北首岭遗址,石砚长17.8厘米,宽14厘米,椭圆形,有大小两个凹槽,距今约5000多年;另一方位于山西西安市临潼区仰韶遗址内。从考古发现来看,商、周以来各代都有发现。因此,我国砚台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商代以前。

制砚水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当时生产的砚台,品种繁多,此外还出现了瓷砚以及银砚、玉砚、木砚等。在砚形上,开始趋于定型化,圆形、长方形等成为基本形式。

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绘画、书法艺术都有了巨大的进步,这在极大程度促进了文房用具的发展。隋唐时期的砚台,形状更趋于圆形和长方形,砚堂与砚池连为一体。在石砚的选材与制作上,出现了号称“四大名砚”的端砚、歙砚、鲁砚与澄泥砚,揭开了我国制砚史上的新篇章。

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羚羊峡斧柯山。因为肇庆在古代属于端州,因此当地生产的砚台被称为端砚。又因为良好的制作材料位于端溪水畔,因此又被叫作端溪砚。据清代计楠《石隐砚谈》记载,端砚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就已经开始生产了,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四大名砚中历史最为悠久。端砚非常名贵,深得当时的文人墨客喜爱,不少诗人都写诗赞颂,如李贺和刘禹锡等。其中,最出名的诗作乃是唐代诗人李贺的《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生产端砚的石材被挖空,端砚因此更加名贵。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特别喜欢端砚,民间现在仍流传不少关于他和端砚的故事。一天,宋徽宗写字送给米芾,用的正好是端砚。米芾收下徽宗的字之后,赖着不走,说,这块砚台,陛下已经用过了,岂能再用?宋徽宗看他如此喜爱,只好送给他。端砚的名贵,由可见一斑。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闻名世界。用端砚研墨,发墨快,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会对毛笔造成损坏,写下的字颜色历久弥新。上好的端砚,无论酷暑寒冬,用手按住砚心,砚心都会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被古人誉为“呵气研墨”。

端砚因为原材料即将枯竭,现在已经是难得一见的珍宝。一方吴昌硕铭,沈石友收藏的石钟形端砚曾拍出368万元的天价,可见其名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