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二节 文房四宝

第二节 文房四宝

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汉字和书画艺术是璀璨文化中的一个部分,而用来表现它们的工具和材料,即“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我国文化发展中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人们发现不少岩画。先民们制作岩画所采用的工具,可能就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早的“笔”。不过,那个时候的“笔”应该都比较粗糙。

关于毛笔的起源,我国历史上有一些传说和记载。清代文人梁同书的《笔史》上收录了西晋文学家成公绥的《弃故笔赋》,里面说毛笔是仓颉造字之后创作的。当然,这只是传说,很难考证。相较而言,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蒙恬造笔”。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一篇《毛颖传》,里面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毛笔,同时指出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秦始皇时,使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遂围猎毛氏之族,拔其毫载颖而归……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之管城,号曰管城子。”什么意思呢?秦始皇派蒙恬讨伐楚国,途中发现了一种黄褐色毛的野兔,将它的毛拔了下来,用管“束缚”制成笔,戏称为“管城子”。因此,毛笔有时候也被称为“管城子”。因为很多文献都提到蒙恬,就给人造成了蒙恬发明毛笔的印象。其实,毛笔应该是楚地先民很早就发明的了,蒙恬不过是看到,并加以推广而已。

在我国漫长的文化发展史上,毛笔占有格外重要的地位。和封建王朝的等级秩序一样,毛笔也有三六九等,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湖笔。

湖州地区盛产长竹,而毗邻的嘉兴地区则盛产山羊。这就为湖笔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宋代末期,湖州善琏镇一带制笔业逐渐兴起。因为善琏镇隶属湖州,所以当地生产的毛笔被称为“湖笔”。湖笔逐渐取代宣州地区生产的毛笔,成为我国毛笔中的翘楚。

湖笔之所以能够扬名天下,除了当地丰富而又高质的原料之外,还与当地有很多技艺高超的笔工有关。据《西吴枝乘》记载,元初“吴兴毛颖之技甲天下,元时冯应科者擅长,至与子昂、舜举并名,今世犹相沿尚之。其知名者曰翁氏、陆氏、张氏,皆兔毫也。”当时湖州制作毛笔的工艺冠绝天下,尤其是冯应科,他因为制笔精美而与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和钱选齐名。湖州笔工技艺的高超由此可见一斑了。

一支毛笔是否好用,用途如何,其关键在于笔头。毛笔笔头按功能与用途,主要可分为“五毫”,即羊毫

、紫毫、兼毫、狼毫和鸡毫。羊毫一般指山羊毛,山羊毛细、锋嫩、色白、质净,所以羊毫柔软,毫长,颖锐,柔中见刚,圆转柔顺,写出来的字圆润漂亮。紫毫采用野兔脊背上一小撮弹性最强的毫毛,其毫性坚硬锐利,适合绘画。兼毫是用羊毫与兔毫或狼毫等毫料配制而成,毫性在软硬之间,刚柔相济,比较适合书写楷书。狼毫又称鼬尾毫,用黄鼠狼的毛制作而成。狼毫性硬挺,弹性强,仅次于紫毫,适合中小楷书和行草,也可以用来绘画。鸡毫是毛笔中最软的一种,选用白毛乌骨鸡绒毛制作,一般用来画画。

墨的历史和笔一样悠久,因为笔与墨是配合使用的。在远古时代的岩画上,就有黑、黄、红、白等几种颜色。这是最早的墨,据考古研究发现,大多是矿物颜料,因此被称为“矿物墨”。

关于墨的起源,我国历史上也有很多记载和传说。明代朱常淓《述古书法纂》里面说:“刑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同时代的学者罗颀的《物原》则说“刑夷作墨,史籀始墨书于帛。”史籀是周宣王时的官员,刑夷应该生活在他之前。《礼记》记载:“史定墨”,这里说的“定墨”,其实就是占卜。古代用墨在甲骨上书写,然后用火焚烧,看甲骨的裂纹来判断吉凶。从这些记载及考古发现来看,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古代的先民们就已经用墨来书写了。因此,墨的起源至少在3000多年以前。

墨在汉代取得长足的发展,其制作技艺有了巨大的进步,而制墨业也初具规模,同时涌现出很多名墨产地与制墨名匠。现在的陕西省千阳县一带出产的墨最为名贵,深受各个阶层的欢迎。汉代松烟墨大量出现,为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制墨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国时期的韦诞,不仅是制笔名手,同时也是制墨专家。据说,当时的皇帝令他题写榜额,但他认为宫中提供的笔墨不合用。书法家蔡邕认为,要写好字,首先要有好的纸,而韦诞则认为好的笔墨也同等重要。他曾经说,用书法家张芝制的笔,造纸名家左伯造的纸,以及他自己制的墨,才能写出好字。据《墨史》记载,他制作的墨质量非常好,有“一点如漆”的美誉。韦诞不仅善于制作笔墨,而且还将自己的制墨心得和前人的制墨经验,总结成理论与方法——《合墨法》。

到了唐代,制墨技术成熟,制墨名家辈出,李墨和徽墨都是此后出现的名墨。

唐代后期,北方战乱,易州制墨名家奚超举家逃往歙州。当时歙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