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七章

第七章

古玩器物——温润古朴的艺术之美

古玩,又称为文物、古董等,是人类历史和文明的缩影,具有极大的收藏价值、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成为人们争相收藏把玩的对象,因此得名古玩。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古玩器物数不胜数。

本章限于篇幅,将就其中的瓷器、青铜器、玉器、饰品等几个方面的古玩为读者做简单介绍。

——

第一节 中国的代名词——瓷器

在英文中,“中国”与“瓷器”是一个词——*****。古代欧洲人将瓷器和中国联系在一起,并将中国称为瓷器之国。据古籍记载,瓷器最迟到15世纪传入欧洲,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位置。

我国瓷器在唐朝时发展成熟,于宋代进入顶峰。到了明代,景德镇已成为世界的瓷器中心,各种釉色与彩绘瓷器不断创新和发展。明代中叶,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享誉世界。这个时期,我国瓷器大量出口到日本、朝鲜、东南亚、阿拉伯及欧洲各国,甚至非洲。现在,在欧洲和西亚博物馆藏有数量不等的中国瓷器,仅德黑兰博物馆就有805件珍品,可见当时的销量之大。清代末年,国力衰微,我国瓷器生产逐渐萎缩。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立了现代化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学校,刻意创新,发扬中国名瓷传统。现在,我国陶瓷产量及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本节介绍的是唐三彩、宋代名窑和青花瓷三种重要瓷器。

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铅釉陶器制作技术在战国时就已经出现了,到唐代实现一个巨大的飞跃。唐代釉陶工艺发达,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赭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唐三彩”。

唐三彩胎质大多为白色黏土,即北方坩土作胎,也有少数红陶胎。在制作唐三彩时,先入窑素烧至1000℃左右做出陶坯,然后上釉挂彩,再入窑烧至900℃即可。因为烧釉温度较低,所以不易变形

。三彩釉由坩土、石英、草木灰和铅的氧化物配成,是一种透明釉。这种铅料,不加呈色剂就是白釉,掺入适量的氧化铜就烧成绿色,羼入氧化铁就出现褐色、黄色,如果掺入氧化钴就会呈现蓝色,这就是三彩釉的基本色调。在此基础上,古代工匠发挥了自己高超的智慧和技巧,配出了白色、浅黄、赭黄、褐红、翠绿、深绿、天蓝、藏蓝、茄紫等色彩。一彩、二彩,以至于多彩,几乎无所不能。

唐三彩虽然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在艺术方面的成就也很高,但并不实用。从考古发现来看,大多数唐三彩都是从墓葬出土的。考古学家认为,唐三彩中的大部分产品是作为明器使用的。唐代青瓷和白瓷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可以大批生产。釉陶的使用价值不如瓷器,而当时盛行厚葬之风,唐三彩就随时代意识形态一起埋入土中,直到千年后再次散发出令世人惊羡的光芒。

唐三彩种类繁多,有俑类、器物、建筑和生产工具模型、琉璃瓦和瓦当等。这些大类下面又可以分为许多小类,几乎囊括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唐三彩中一部分以人和动物为题材的作品艺术价值极高,是杰出的雕塑品。因为一般形体较小,手法大多洗练明快,重在摄取神态,但当时的工匠决不会忽略必要的细节刻画。一些高髻广袖的女俑,淡妆微笑,目光饱含感情,真正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界。

宋代名窑

据考古发现,我国共发现重要窑址1000多处,其中以宋代瓷窑最为知名,其生产的产品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也最高,为历代所不及。下面将对宋代著名的瓷窑进行简单介绍。

一、汝窑

汝窑位于现河南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窑瓷器品种比丰富,有做工精美的青瓷,也有质地一般的瓷器。汝窑产品器形有盘、碟、碗、三足樽、盏托、椭圆形四足盒、瓶等。汝窑瓷器胎体较薄,造型较有气魄,雄浑饱满,釉层为卵青色。汝瓷釉层较厚,多为素瓷,一般不作花纹装饰。值得一提

的是,汝瓷工匠对还原火焰的控制方面极为成功,配釉极精,用放大镜可以看到晶莹的玛瑙微粒。这种精品一般进入皇宫,很少在市场上出售。

二、官窑

宋徽宗统治时期,朝廷在开封设置了官窑,专门为宫廷烧制的皇室日用器皿和陈设艺术品。官窑生产的青瓷端庄宏伟,紫口铁骨,釉层凝厚,青釉较淡,表面有大小相错的片纹,极为精美。北宋官窑高超的技艺及为皇室服务的特殊地位,在宋瓷中的影响广泛而又深远,很多瓷窑都直接或间接受它的影响。

三、耀州窑

耀州窑址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据古籍记载,这里在唐代就开始生产瓷器,主要品种有白瓷、黑瓷、青瓷和三彩釉陶等。到了宋代,这里以生产艾叶青釉色的品种为主,后期有艾青和月白等色。耀州青瓷以犀利的刻花、严谨的印花、流畅的划花来装饰瓷器,其刻花工艺独树一帜。

四、钧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