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八节 奇异的少数民族茶文化

第八节 奇异的少数民族茶文化

饮茶的风气不仅在传统的汉族中间盛行,也逐渐流传到其他民族之中。在我国生活的一些少数民族也喜欢喝茶。在品茶的同时,他们结合自己的民族特点,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茶文化。

品味白族“三道茶”

生活在我国云南大理的白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乔迁等喜庆日子里,都会用“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来款待客人。

白族的三道茶很有讲究,其制作方法和使用的原料也不尽相同。

第一道茶是苦茶,白族称之为“清苦之茶”,暗含着做人要先吃苦才能成功的寓意。制作时,先将水烧开,司茶者会将一只小砂罐放在小火上烘烤。等到小砂罐被烤热后,取适量茶叶放入砂罐中,并不停转动,以便里面的茶叶受热均匀。等到里面的茶叶发出“啪啪”的响声,叶子的颜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立马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一会之后,主人将茶水倒进茶杯中,用双手捧着献给客人。这道茶因为经过烘烤和煮沸,颜色很好,看上去像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起来苦涩中有清香。这道茶一般只有半杯,大多数客人都会一饮而尽。

第二道茶是甜茶。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就会重新用小砂罐制作第二道茶,烤茶和煮茶的程序与第一道茶一样,不同的是这个时候要加入少许红糖。按照这种方法沏出来的茶,苦中有甘甜,甘甜中有清香,味道很好,它暗含着白族人“苦尽甘来”的美好愿望。

第三道茶是回味茶。这道茶的煮法和前两道相同,只是里面的原料已经换成蜂蜜,还有花椒和核桃仁。客人在喝第三道茶时,要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用口轻吹,趁热喝下。第三道茶酸甜苦辣各种味道都有

,令人回味无穷。

拉祜族的烧茶和烤茶

“不得茶喝头会疼”,拉祜族是一个喜欢喝茶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拉祜族人发展出极富民族特色的饮茶文化,其中,以烧茶和烤茶作为代表。

烧茶,是将新采下的茶叶放在明火上烘烤,等到茶叶颜色变为焦黄,再放进茶罐中煮。

烤茶也是拉祜族人喜欢采用的喝茶方法之一。这种茶,首先将小土陶罐放在火塘上烤热,然后放进少许茶叶,进行抖烤,等到茶色焦黄,再充入开水。如果茶味过于浓烈,则可以再加入适量的水。这种茶水苦、涩、酸,可以解渴开胃,还能清凉去火。

茶叶里加盐巴的怒族

在我国怒江州生活的怒族,喜欢食用盐巴茶。这种茶的制作方法是:先将茶罐放在火上烤,放入一些干茶叶或一块饼茶,烤香之后,再将已经煮沸的开水倒入茶罐中,沸腾五分钟左右,去掉上面漂浮的泡沫,加入盐巴,搅匀,然后将茶水倒入茶杯里。

盐巴茶颜色呈橙黄色,边煮边喝,直到茶罐中茶没有茶味。剩下的茶叶渣也不浪费,用来喂牲口。因为怒江州处于高寒山区,蔬菜缺少,人们就常用喝茶的方式来代替蔬菜。

盐巴茶是怒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不少与此相关的谚语,如“苞谷杷杷盐巴茶,老婆孩子一火塘”,“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等,可见盐巴茶已成为怒族必不可少的饮品。

藏族的酥油茶的起源

酥油茶是藏族最出名的食品之一。

***喜欢喝茶,饮茶方式多样,有清茶、奶茶、酥油茶等,其中最普遍的还是酥油茶。

酥油茶其实一种茶汤,不过在里面加入酥油等佐料,再用特殊方法加工而已

。酥油茶在藏语里被叫作“恰苏玛”,意思是搅动的茶。酥油茶是由多种食物混合而成的液体饮料,滋味多样,喝起来咸里透香,甘中有甜,能够暖身御寒,还可以补充营养。什么是酥油呢?所谓酥油,其实就是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用勺搅拌倒入容器中,冷却后凝结在溶液表面的一层脂肪。

藏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有客人到来,一般会倒上酥油茶,递上糌粑。吃着糌粑,喝着酥油茶,这在我国饮食文化中比较少见,因此外地人到西藏都想要尝试一下。不过,客人在喝酥油茶的时候,不能一饮而尽,这在藏族里是不礼貌的表现。一般来说,每喝一碗茶,都要留下一点,这意味着对煮茶者的赞许。如果不想再喝,要有礼貌地将剩下的少部分茶汤泼在地上,表示自己已经喝够了。

在藏族传说中,酥油茶与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有关。

古时候,在青藏高原上,一对隔河相望的青年男女相爱了,男的叫文顿巴,女的叫美梅措。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当地女土司的反对,她命令手下用毒箭射死了年轻英俊的文顿巴。美梅措悲痛万分,在焚烧文顿巴时,她也跳入火中,和恋人一起化为灰烬。女土司知道后,下令将他们的骨灰分开埋葬。第二年,在埋骨灰的地方长出了两棵树,象征着他们永恒的爱情。女土司知道后,非常生气,命令下属将树砍了。这对恋人就又变成两只小鸟,一个来到青藏高原北部,变成白花花的食盐,一个飞到藏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