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七节 茶人茶事

第七节 茶人茶事

三国之后,饮茶之风在我国江南地区渐渐盛行开来。到了唐代,全国各地都喜欢喝茶,而茶叶贸易也极为发达。为了管理茶叶贸易,当时的中央政府还开征茶叶税,由此可见饮茶之风的风靡。随着饮茶之风的盛行,历史上也产生了不少有趣的茶人茶事。

诸葛武侯与普洱茶

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兵征讨孟获,来到桃花江畔的桃叶渡口时,士兵因为江水中的瘴气中毒,体弱无力。就在他无计可施之时,当地的居民送来姜茶汤,士兵们喝下之后全都好了。居民又告诉诸葛亮,只要把两片茶叶含在嘴里,过江就不会因为瘴气中毒。

诸葛亮照办了,士兵们果然再没有因为瘴气中毒。看到茶叶有这么神奇的功效,诸葛亮就命令大将王平找当地人做向导,去哀牢山中采购茶籽。平定孟获之后,诸葛亮继续南下。随着部队南下的,还有王平带领士兵采购的数十驮茶籽。每到一个少数民族部落,诸葛亮都体察民情,安抚民心,传授给他们农耕技术,并赠送茶籽,教给他们预防瘴气的办法。

经过一个月的跋涉,诸葛亮率军来到斑鸠峰。一路南下,所过之处都是不毛之地,而这里却是青山绿水,风景独好。看到这样美好的景致,诸葛亮不禁想到家乡隆中的茅庐,就提笔写下了“思茅”二字。第二天,他设宴款待当地的酋长。酋长们请求诸葛亮给这个地方取一个名字,纳入蜀汉的统治范围,诸葛亮想了想,说:“就叫思茅吧!”这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直到前几年改名为普洱。

回到成都后,为了筹划北伐,充实后勤,诸葛亮又派得力人员去云南种植茶叶,发展经济,以备战争和商贸之需。从此之后,云南茶叶种植的面积扩大了,尤其是现在的普洱。

诸葛亮在普洱有很高的声望,他带兵经过的山被称为孔明山,洗马的地方被称为洗马河,而在城北郊斑鸠峰下安营扎寨的地方则被称为“诸葛故垒”,城中还建立起了武侯祠。为了纪念诸葛亮的兴茶之功,当地人还将他尊为茶祖,每年6月19号都会隆重祭祀。

《普洱府志》记载,普洱的茶文化是诸葛亮到来之后发展起来的,其中最大的一株茶树王,清朝

时仍然存活,据传就是他亲手所栽。

第一个女茶师李冶

李冶原是江南一带的名妓,在歌舞方面的造诣很深,后来看破红尘出家修道。她长得非常漂亮,多才多艺,为人又非常亲和,因此当地的名士都喜欢和她做朋友。据说茶圣陆羽去拜访李冶时,李冶给陆羽倒了一杯茶,没想到陆羽只向杯中看了一眼就说:“久闻李道姑以诗才著称,没想到这么庸俗啊。”

李冶不解:“我们尚未交流,陆先生何以断定我是庸俗之人?”陆羽说:“从这杯茶断定!你居住的吴兴,啄木岭茶名扬天下,顾渚山的紫笋茶是历代的贡品,但你泡的茶和俗人一样,真是庸俗啊。”

李冶来了兴趣:“茶还有道俗之分?”

陆羽说:“当然,茶的好处,我就不再多说,泡茶一定要有五美,味美、器美、火美、饮美、境美,只有境界和修养高的人才能泡出好茶啊!”

听到这里,李冶已经服了九分:“你还没喝,怎么就能断定呢?”

陆羽说:“茶水煮开的时候,小滚为鱼目,大滚为蟹眼,唯有鱼目与蟹眼,茶叶才能显味。你用没有烧开的水泡茶给我,以至于茶叶浮水,茶香未出,这说明你在泡茶的时候不专心,不是和俗人一样吗?”

李冶听了恍然大悟,当场拜陆羽为师,学习茶艺。一段时间之后,李冶终于领略了茶道,并经常和陆羽煮茶论道。不久,李冶烹茶煮茗的声名也传颂八方,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茶师。

王守仁喝茶设县

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正德年间,广东和福建交界的南靖县有很多马贼活动,严重破坏了当地社会治安,朝廷任命王阳明为左佥都御史,领军前去平定。王阳明的大军才开到不久,马贼就作鸟兽散,逃入了广东。旗开得胜,按理应该高兴才是,王阳明却犯难了。他担心自己撤回军队之后,马贼就会卷土重来,而南靖县距离马贼的活动地带有两百公里,鞭长莫及,要是将大军开到广东,马贼又躲在深山老林中,难以捕获。于是,他命令部队原地驻扎,等过几天再说。

一天晚上,他忽然想起当地有个很

贤德的人叫曾敦立,就前去拜访。宾主相见,一番寒暄之后,王阳明将自己的处境告诉了曾敦立。曾敦立笑而不言,只是满满地倒上一杯茶:“寒夜客来茶当酒,这杯茶请御史大人喝了。”王阳明连连推辞:“茶水满杯,不方便引用。”曾敦立这时拿出一个空杯子,将一杯茶倒成两杯。王阳明是何等聪明的人物,见到曾敦立的做法,茅塞顿开。于是,他喝完茶道谢后就离开了。回到军队,他连夜写了一封信给皇帝,建议将南靖县一分为二,增设新县,这样就能轻易控制马贼。皇帝批准了。这个新设的县就是平和县。

后来,平和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