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六节 流溢芬芳品茶道

第六节 流溢芬芳品茶道

、酥油和牛羊肉作为主食。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

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可以防止燥热。因此,***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可是,藏区不产茶。怎么办呢?恰好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但内地生产的马很少,而藏区,以及四川、云南和西藏交界的地方则盛产良马。于是,聪明的商人便将茶叶送到藏区,又将马卖到内地。这样,活跃在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走廊“茶马古道”就应运而生了。

茶马古道在明清时期非常兴盛,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东非红海海岸。

古代文人斗茶趣谈

据史籍记载,早在三国时期,饮茶就已经蔚然成风。到了唐代,随着陆羽等茶道大师的出现,人们对于茶不再局限于“品”,“斗茶”开始出现了。

所谓“斗茶”,就是三五好友,各自带着自己的茶叶,泡出来之后进行评点。其胜负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茶水的颜色,一是茶水表面泛起来的泡沫。茶水的颜色一般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如果茶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茶水表面泛起来的泡沫也有讲究,一般来说,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得较早的失败,较晚的得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泡茶的时候,如果茶末研碾细腻,工序恰到好处,汤花匀细,就好像“冷粥面”一样,就可以铺满茶杯的边沿,久聚不散,被称为“咬盏”。相反,汤花就会很快散开,而茶水与茶杯相接的地方就会露出 “水痕”。

北宋时期的文人都喜欢斗茶,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作了《斗茶歌》,表现了当时武夷山斗茶的盛况: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

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此外,苏轼等人也写过和斗茶有关的诗歌。到了元代,大画家赵孟頫甚至创作了以“斗茶”为题材的《斗茶图》,将这一独特的茶文化用更加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古代名茶大观园

我国一半以上的省份都生产茶叶,并各具特色,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的茶文化。1959年,为打造茶叶品牌,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评比出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十种茶,分别是西湖龙井、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碧螺春、庐山云雾茶、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下面将对这十种名茶进行简单介绍。

一、西湖龙井

龙井茶是绿茶中最有特色的一种,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早在唐代的时候,西湖龙井就已经大名鼎鼎,但像现在这样的扁形龙井茶,是近代以后才出现的。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西湖龙井冲泡后,香气会保持很久,茶的颜色也很好看,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入口后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

二、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我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这种茶叶的产地位于安徽六安,通过独特的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形状很像瓜子,所以被称为六安瓜片。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明代的李东阳等诗人曾专门写诗赞美,而大文学家曹雪芹对于六安瓜片也青睐有加,在《红楼梦》中竟提及80多次。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新中国成立后则成为赠送外宾的首选礼品。六安瓜片的采摘方法也别具一格,茶农专门采摘比较嫩的枝条上长势很好的叶片,肉质醇厚,营养丰富,是我国绿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

三、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园分布在云雾缭绕的群山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在这种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下,黄山上的茶芽格外肥壮,柔软细嫩,叶片肥厚,经久耐泡,香气馥郁,滋味醇甜,成为茶中的上品。

四、碧螺春

碧螺春茶生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洞庭山。太湖西山气候温和,冬暖夏凉,空气清新,云雾弥漫,很适合茶树生长。当地人利用优质的茶叶,加上精细的制作工艺,终于成就了别具一格的绿茶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