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三节 千载飘香的饮酒文化

第三节 千载飘香的饮酒文化

酒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刺激大脑使人兴奋。但如果武松喝的是这种蒸馏酒的话,早就酒精中毒送医院了,这些精彩的故事也就不会发生。

茴香豆与黄酒完美搭配

上个世纪80年代,有几个中国作家到日本拜访著名作家渡边淳一。考虑到中日饮食习惯的差异,渡边淳一请他们吃中餐。不一会

儿,饭桌上摆满了红烧肉、糖醋排骨、鱼香肉丝、水煮鱼等中国人喜欢的美味佳肴。大家正要动筷子的时候,渡边淳一笑着说:“先等等,绍兴黄酒都还没上来呢,没有绍兴黄酒,吃中餐岂不是有形无实?”众人一听,连连称是。

绍兴黄酒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酒,以至于渡边淳一说中餐席上没有它就“有形无实”呢?它又有怎样的讲究?

绍兴黄酒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而且只有中国生产。因为酿酒所用的水只能用绍兴当地的,所以被称为绍兴黄酒。出了绍兴,哪怕用的正宗绍兴黄酒的酒方,也只能称作仿绍兴黄酒。绍兴黄酒是我国十大名酒之一,其发展对整个绍兴地区的影响十分巨大。据1932年《中国实业志》记载:绍兴黄酒年产四千三百万斤(约为21500吨),绍兴每年从酿酒业得到的收入就达近160万元。当然,很多人看到这个数据可能不以为然,一年才160万,也太少了吧?不过,当时的物价水平较低,鲁迅先生曾花三千块钱就在北京买了一栋别墅。这样算来,160万在当时已经是很大的一笔收入了。

不过,绍兴黄酒的出名,大半缘于文人雅士们的喜爱。尤其是经过鲁迅先生的神笔渲染后,绍兴黄酒可谓身价倍增。绍兴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居的地方,饮酒肯定要有下酒菜。经过时间的推移,绍兴的下酒菜到现在已经极富地方特色,而且种类繁多。绍兴黄酒的下酒菜有高、中、低等档次,高档的有鸡、酱鸭、鱼干、酥鱼等,而卤花生、芽豆、豆腐干、素鸡等则属于中档菜。不过,酒店中最普通、最受平民百姓欢迎的当数茴香豆。在小说《孔乙己》中,鲁迅先生描述了孔乙己用茴香豆下酒的经典场景。

茴香豆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下酒菜呢?听起来

很高雅,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蚕豆,它用干蚕豆,加清水入锅,再加上茴香、桂皮、精盐、老酒煮透后,晒干制成。茴香豆清香味美,经久耐嚼,价格低廉,难怪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孔乙己这样的落魄书生,都会喜欢它了。

现在,去绍兴旅游的人,都要就着茴香豆喝一喝绍兴黄酒,这大概是当时的鲁迅先生想象不到的吧?

“流觞曲水”的绝唱

有美酒,有佳肴,应该如何来享用呢?喜欢风雅的绍兴文人,自然不会像普通人一样划拳行酒令。他们自有另外一种既文雅,又能尽兴的喝酒方式。

有一年春天,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在自己的寓所——位于绍兴西南十四公里的兰亭一起喝酒赏春。兰亭里面有一处弯弯曲曲的溪流,水流平缓,周围风景秀丽。王羲之就提议大家坐在溪流边喝酒。怎么喝呢?很简单,就是在溪流边坐下,把倒满酒的酒杯放在溪流里面,流动到谁的面前,谁就拿起来喝了,并写一首诗。这就是著名的“流觞曲水”。这样一来,大家兴致都很高,喝完酒之后纷纷作诗。当时**的42个名士,大多写了诗,收集起来将近40首。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件很值得纪念的事情,就把这些诗叫作《兰亭集》,并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

王羲之受“流觞曲水”的感染,在半醒半醉之际提笔一写而就,这就是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行书的《兰亭序》。酒醒之后,大家都觉得《兰亭序》特别漂亮,而王羲之也曾多次模仿,希望达到更高的水平,但无论如何都无法超越当时的境界。由此可见,“流觞曲水”能够营造的氛围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

除了“流觞曲水”之外,中国文人还发明了酒会上传花、行酒令、作对子等饮酒形式,但都不及“流觞曲水”的神韵和典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