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三节 千载飘香的饮酒文化

第三节 千载飘香的饮酒文化

酒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自酒产生以来,关于酒的故事就在华夏大地上轮番上演:酒池肉林,鲁酒薄而邯郸围,李白醉酒退蛮书……王羲之在“流觞曲水”之后,写下了《兰亭序》这样的千古绝唱,诗仙李白则“斗酒诗百篇”。见微知著,酒在我国文艺发展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在本节中,编者将从酒的起源、酒器、名酒典故、酒和名人的故事等方面来勾勒出中国酒文化的一个侧面,以飨读者。

仪狄造酒与酒的起源

一天,夏禹的妃子向他进献了一种饮料。夏禹喝后,觉得口感很好,于是就开怀痛饮起来。结果,醉得一塌糊涂,连应当及时处理的**也耽误了。夏禹清醒后,妃子告诉他,这种饮料叫作酒,是一个叫仪狄的人发明的。夏禹听了,又对自己饮酒后的感觉进行了反思之后,马上向全国发布了一道命令,对饮酒做出了特别严格的限制,说酒虽然是好东西,但喝多了就会醉,就会耽搁应该及时处理的事情。之后,他还不忘谆谆告诫说:“你们一定要记住我的话啊,后世肯定会有因为饮酒而亡国的国君。”

这个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的传说,在史籍上也有记载。西汉文学家刘向在《战国策》里写道:“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这个传说在《战国策》《吕氏春秋》等古籍里面均有记载,人们认为仪狄是酒的发明者。但在《博物志》《酒经》等古籍里面,又有另外的说法。因此,关于中国酒的起源,可谓众说纷纭,除了仪狄造酒说之外,还有三种说法: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杜康造酒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杜康造酒说。由于时间过于久远,而仪狄、杜康等都是商代以前的人,没

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已经不能考证了。

不过,我国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却是不争的事实。《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诗经》里则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一类的诗句,都表明我国的酒文化已经有超过五千年的历史了。

从青铜酒器到金银酒器

现在在宴席上,我们都会捧着制作精良的酒杯喝酒,从一般的玻璃酒杯到晶莹剔透的夜光杯,现代酒器可谓五花八门。远古时候的人们用什么喝酒呢?

在江西等地,有一种类似于酒,但酒精度要低很多的食物,叫作醪糟,深得当地人的喜爱。人们在吃这种食物的时候,不是用酒杯,而是用碗等用来吃饭的食具。在远古时期,人们喝的酒其实就是这种时下仍然盛行的醪糟,并不适合饮用,而适合食用。所以,当时的酒器是一般的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

酿酒业到了商代之后极为发达。随着社会的进步,青铜器制作技术的提高,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何以见得呢?史籍上记载的“长勺氏”和“尾勺氏”都是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据《殷周青铜器通论》记载,商周的青铜器共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部,共五十类,其中酒器就占了二十四类,将近一半。商周青铜酒器之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到了秦汉,青铜酒器逐渐衰落,漆制酒具开始盛行。这种酒具,形制和青铜酒器基本相同。值得一说的是,汉代时人们饮酒一般席地而坐,酒樽放在中间,里面放着打酒的勺,而饮酒器具也放在地上,所以,汉代酒器形体一般比较矮胖。魏晋时期,人们习惯坐在床上饮酒,酒器也相应变得瘦长。东汉前后出现了瓷器酒器,逐渐成为最流行的酒器,并一

直流传到现在。

除了青铜酒器、漆制酒器和瓷器酒器等比较流行的酒器外,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些材料独特或者造型独特的酒器,虽然因为名贵而得不到普及,但其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都特别高。如夜光杯、倒流壶、鸳鸯转香壶、九龙公道杯和渎山大玉海等都是享有盛名的酒器。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鸳鸯转香壶,它能从一个酒器中倒出两种酒来。渎山大玉海是专门用来装酒的玉瓮,用整块玉雕琢而成,是元世祖忽必烈用来盛酒,赏赐功臣的,重达3500公斤,气势磅礴,现藏于北京北海公园。

武松打虎和白酒的出现

读过《水浒传》的人,都会对“景阳冈武松打虎”这个故事印象深刻。武松在那个叫作“三碗不过冈”的酒店里面连喝了十八碗酒,最后还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老虎。武松的酒量也真是吓人,那么,他喝的是什么酒呢?是不是我们现在喝的白酒?

其实,在元代以前,中原地区流行的酒,都是发酵酒。发酵酒又称原汁酒,是指酿造后不经过蒸馏直接饮用的酒,酒精含量较低水分含量很高,和我们现在喝的葡萄酒差不多,酒精含量在十度到十五度之间。因此,武松还能在喝了十八碗酒之后徒手打死一只老虎。

现在盛行的白酒,即透明无色的蒸馏酒,其蒸馏技术是到了元代才出现的。在蒸馏过程中,因为酒的沸点比水低,最先得到的多是“酒之精华”——酒精了,酒精含量自然就高。虽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