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六章

第六章

烟酒茶——嗅味的双重体验

在我国文化生活中,烟酒茶的意义特别重大。在著名导演贾樟柯的经典电影《三峡好人》中,有三次右下角出现了仿宋体的文字,分别是烟、酒、茶。在电影中,主人公韩三明和小混混之间朴素的友谊就是从一支烟开始的;而韩三明去寻找前妻,前妻家人态度恶劣,他带上了山西汾酒,这个时候,酒是缓解关系的润滑剂……贾樟柯特别强调烟酒茶,可能没有太深的用意,不过是为了阐明这三种东西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层意义。

——

第一节 烟雾迷离中的精神体验

吸烟有害健康不假,但却让很多人在烟雾迷离中获得一种妙不可言的精神体验。

那么,香烟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样的精神体验?有着怎样的故事?

烟草,一种神奇的植物

1492年,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到达美洲时,他手下一个叫德·吉雷兹的船员注意到,当地土著人点燃一种植物的叶子,吸入口中并吐出烟

雾。好奇的他尝试了下,感觉很好,就购买了一部分带回欧洲。回到欧洲后,他的邻居们对他嘴里冒烟万分惊讶,认定他是魔鬼附身,宗教法庭还将他圈禁了一段时间。德·吉雷兹很可能是第一个尝试烟草的欧洲人。后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原产于美洲的烟草就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开来。

到了16世纪,法国驻葡萄牙大使让·尼古特把烟草寄回法国,治好了太后的病。烟草逐渐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时尚。有意思的是,当时的人们觉得烟草中的有毒物质是治病良药,为表彰尼古特的功绩,将这种有毒物质命名为“尼古丁”。

1799年,拿破仑进攻土耳其时,有几个土耳其士兵的水烟筒被炸毁了。于是他们就用点燃枪药的火硝纸把烟丝卷起来抽,卷烟从此产生,并逐渐成为世界上最为流行的吸烟方式。

抽烟在20世纪呈现风靡全球的态势,以至于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布了抽烟可以缓服兵役的命令。第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科学家对烟草进行了研究,发现肺癌与吸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之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开始禁止在香烟盒上印“吸烟有益健康”一类的广告。

有人曾说,香烟广告做得最真实,也最好。几乎每个香烟盒上都印有“吸烟有害健康”一类的字样,但人们似乎熟视无睹,争先恐后地加入“敢死队”之中。香烟的神奇之处,由此可见一斑。

国人与烟草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据史籍记载,香烟由***传入我国,时间为明代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烟草传入中国之后,立即风靡开来。

明代学者姚旅在《露书》中说,烟草“能令人醉,亦辟瘴气,捣汁可毒头虱”。可以让人如痴如醉,能避免瘴气,捣成汁还可以毒虱子,这么好的东西,受到每个阶层的热捧和欢迎。学者姚可成甚至提出了烟草能当饭吃的观点,他说,“凡食烟,饥能使饱,饱能使饥,醒能使醉,醉能使醒,一切

抑郁愁闷,俱可藉以消遣,故亦名忘忧草。”之后,烟草逐渐呈现出风靡全国的态势,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以至于崇祯皇帝和乾隆皇帝都下过禁止吸烟的命令。

从水烟袋到鼻烟壶

现在去云南或贵州等西南省份的农家做客,总是能看到一种筒状,下方镶嵌有竹管或铁管的东西。这是水烟袋的一种,被称为烟筒,在西南地区深受普通人的喜爱。

上层人士用的水烟袋自然不是用竹筒做成,其原材料大多是白铜,也有的是用青铜、黄铜或者锡制作的。身份比较高贵的人,其水烟袋上镶嵌有翡翠、玛瑙和金银等。为什么不像现在一样直接抽,而要用水烟袋呢?这得从水烟袋的出现说起。到了清代中叶,已经有中医发现烟草对人体的危害。部分上层人士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就发明了水烟袋,用水烟袋吸烟,烟从水里面过一遍,会过滤掉一些有毒物质,同时,烟的味道也变得更好了。清代学者陆耀在《

烟谱》中说,“又先含水在口,故烟性虽烈而不受其毒。”可见,人们最初使用水烟袋是出于健康的考虑。

在清代,除了水烟袋之外,比较盛行的吸烟工具还有鼻烟壶。鼻烟于17世纪在欧洲流行,明末清初传入中国。鼻烟是烟草制品的一种,将烟叶加工后,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子吸食。起初,人们吸食鼻烟,并没有专门的工具。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朝廷命令养心殿造办处特制鼻烟壶。鼻烟壶的制作技术精巧卓绝,集书画、雕刻、镶嵌、琢磨等技艺于一身,采用瓷、铜、象牙、玉石、玛瑙、琥珀等材质,运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内画等技法,汲取了海内外多种工艺的优点,被誉为“集多种工艺之大成于一身的袖珍艺术品”。

现在,吸食鼻烟的人已经很少了,而鼻烟壶则作为一种精美的工艺品流传了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带过滤嘴的香烟,其原型便是明清时期流行的水烟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