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五节 品读古代医药名著

第五节 品读古代医药名著

作。于是,就有了这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从宋慈给书取的名字可以看出来,他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无辜的人洗刷自己的冤屈。

《洗冤集录》共5卷,全文7万多字,内容丰富,记述了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自杀或谋杀的各种现象,里面用于区别溺死、自缢与假自缢、自刑与杀伤、火死与假火死的方法,现在仍然使用。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元明清的审判官们都将这本书当作学习的教材使用。

吴又可和《瘟疫论》

2013年10月25日,著名导演王竞执导的电影《大明劫》在中国和北美地区上映,让一代名医吴又可从尘封的历史中走进人们的视野。

吴又可原名吴有性,又可是他的字,江苏人,生活在16世纪八十年代至17世纪六十年代。吴又可生活的时代,明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领导的

起义军席卷全国,而在北方的满洲则虎视眈眈。因为战乱横行,田地荒芜,很多人被杀死或者饿死了。这些尸体没得到妥善的处理,就爆发了瘟疫。有一年孙传庭统帅的部队里很多士兵都得了一种奇怪的病,症状与伤寒类似,但是采用治疗伤寒的方子非但没有效果,反而让很多人白白丢了性命。吴又可在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和观察之后对孙传庭说,这不是伤寒,而是瘟病。他认为,之所以有很多士兵染上这种病,是因为传播的缘故。建议大家在外活动时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对病人则分**理。利用这种方法,瘟疫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之后,吴又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了《瘟疫论》一书。他认为,天地间不仅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还有“杂气”,很多传染病就是因为“杂气”感染导致。在这本书中,他第一次具体地指出了传染病的病因——空气传播。除此之外,吴又可还提出了治疗瘟疫的方法。这本书为后来瘟病的诊治形成独立的体系创造了条件。

除瘟疫病以外,吴又可认为,其他很多疾病,比如疔疮、发背、痈疽、流注、流火、丹毒、发斑、痘疹等,也都是杂气感染导致。这种认识比西方医学的感染病因学认识要早200多年。吴又可认为,瘟疫通常从人的口鼻进入,然后潜伏在膜原,处于人的表里之间。在这个时候,疾病既可以侵入骨髓,也可以采用治疗的方法排出体外。

吴又可的《瘟疫论》对我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瘟疫病研究的一个里程碑。这本书问世后,一系列研究瘟疫的专著相继问世。康熙年间,这本书被翻译为日语,传入日本。从清代建立到同治年间的200多年中,全国各地暴发的瘟疫达300多次,吴又可的研究成果为人们抵抗瘟疫提供了极大的帮助。2003年,我国很多地方爆发了“非典”疫情,人们使用的治疗方子——达原饮,就是吴又可研究出来的。

太子参缘何未入《本草纲目》

太子

参是中药的一种,又叫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等。太子参有补气益血、生津、补脾胃的功效,小孩子若出现夏季久热不退、饮食不振、肺虚、咳嗽、心悸等虚弱症状,或者病愈之后体弱无力、自汗、盗汗,服用太子参,会取得特别明显的功效。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草药,它却没有被李时珍写入集大成的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这是因为一时疏忽,还是另有原因呢?

据说,李时珍写完《本草纲目》后,为及时出版,日夜兼程赶到南京。在客栈中住下后,他听到一个妇女的呻吟声,就问店小二:“这是谁生病了?”店小二回答说:“是我妻子,已经好几天了。”

“为什么不去看医生?”李时珍有些不解。

“我们虽然守着一个客栈,但赚来的钱还不够养家糊口,哪里还有多余的钱看病啊?”说着,店小二的眼泪就要流出来。

李时珍非常同情他,就跟他前去查看病情。在诊脉完成之后,李时珍问:“她最近都吃些什么?”店小二说:“我们家好几天没米了,都靠稍微大一点的那个孩子去山上采摘来的野菜充饥,她则吃稍微有点营养的薯干。”李时珍拿起篮子里面的野菜仔细看了看,并从中拿出一株叶菜根放进嘴里尝了尝。之后,他对店小二说:“这是一种药,可以医治你妻子的病,是从什么地方挖来的啊?”店小二看了看之后说:“先生,就在城外的紫金山上!”李时珍从布袋中取出一锭银子交给店小二:“你明天去买点米,这个药先煎给你妻子服用,她喝了就会好转。”店小二连忙道谢。

第二天,在服用那种药之后,店小二的妻子果然好了。店小二领着李时珍来到紫金山朱元璋太子朱标的墓地,只见漫山遍野都是这种药草。李时珍如获至宝,请店小二帮着自己挖了好多。

因为这种药草生长在朱元璋太子朱标的墓地周围,所以,李时珍就给它取名为“太子参”。他因怕这种药一传出去,大家就会都来挖药,触犯王法,就没写进《本草纲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