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二节 古代医家的集大成者

第二节 古代医家的集大成者

在我国漫长的医学发展史上,有很多妙手回春的医学名家,他们有的发明了麻醉,早于西方好几个世纪;有的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学著作,在世界医学的星空里闪耀光芒。

医仙华佗与麻沸散

东汉末年,大将周泰奉太守孙策的命令镇守宣城。一天半夜,忽然有一群盗贼从四面杀来。因为没有防备,抵挡不住,周泰赶忙将年幼的孙权抱到马上,杀出一条血路。孙权得救,周泰却身中十二枪,金疮发胀,命在旦夕。

孙策听说后非常担心周泰的病情,就延请当地的名医来治疗,效果都不大好。这时,手下虞翻对他说:“我给大王推荐一个神医,这个人叫华佗,是沛国(今安徽)谯郡人。”孙策同意了。第二天,华佗就被邀请到周泰养伤的地方。华佗看了周泰的伤情后说:“周将军的伤很容易治疗。”说完后,他开了一个方子。按照这个方子,周泰果然在一个月后痊愈了。从此之后,华佗声名大震。

在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华佗一共出现过三次,除了给周泰治枪伤外,还给曹操治疗痛风。至于他给关云长刮骨疗毒,已经成为我国医学史上的千古佳话。

华佗是我国外科医学的鼻祖。他年少时在徐州一带游历求学,精于医方和用药,对药物的分量心中有数。华佗生活在一个天下大乱诸侯四起的时代,除了瘟疫流行外,还有很多人因战争受外伤。因为缺乏麻醉药,外伤病人在手术过程中非常痛苦。华佗潜心钻研,根据《神农本草经》中关于乌头、莨菪子、麻蕡、羊踯躅可以令人麻痹的记载,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将它们混合为一个方剂,多次实验之后终于成功。华佗将这种药命名为麻沸散。在行医的过程中,华佗发现,将麻沸散和酒在手术前一起使用,效果更好。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麻醉一词,便是这样来的。从此之后,麻沸散在外科手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一直持续到现在。值得一提的是,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比西方早了1600多年。华佗除了医学高明外,还擅长养生,他发明的五禽戏,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华佗声名大震的时候已经年迈了,却依然保持着壮年的容貌。

华佗后来因得罪曹操被拷打致死。临死前,他把自己经过一生学**结而写成的医书《青囊经》交给狱卒,希望流传后世。狱卒害怕因此惹来杀身之祸,不敢接受华佗的医书,华佗只好将医书放火烧了。不过,他的书虽然失传,但他的很多医学经验却一直流传了下来。对于那些医术高明的人,人们常常说,“你真是妙手回春,华佗再世啊。”可见其医学之高明,影响之深远。

医圣张仲景的救世之道

现在过冬至,无论家境如何,都要吃一顿饺子。这是为什么呢?据说,这与我国著名医学家,被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有关。

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他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临床基础,其中记载的医学经验,成为后世医学家们争相研究学习的宝贵财富。据统计,截至目前,研究张仲景的中外著名医学家就有1700

多位。

有一年冬天,因为战乱,加上天寒,张仲景生活的河南一带暴发了瘟疫。很多百姓忍饥挨饿,衣不蔽体,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看到之后非常难过。就让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免费给贫苦百姓提供治疗。张仲景给百姓们提供的这种药叫作“祛寒娇耳汤”,具体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受冻的病人们吃。

病人吃下之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后,被冻坏的耳朵渐渐好了。这样持续了两个月,一直到春节。到了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

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或“饺子”,在冬至和大年初一的时候吃,以纪念张仲景。从此之后,饺子逐渐成为中国人最喜爱的食物之一。

张仲景和华佗生活在同一时代,因为战乱,很多人被抛尸荒野。尸体得不到妥善处置,导致了瘟疫的流行,其中河南洛阳和浙江绍兴的瘟疫最为严重。据他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所说,从建安元年,也就是公元196年开始,十年之内,张仲景家族中三分之二的人去世,其中死于伤寒和瘟疫的有百分之七十。有感于这一人间惨状,张仲景刻苦研读了《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广泛借鉴其他医学家的治疗方法,并结合个人临床诊断经验,终于研制出治疗伤寒杂病的方法,并在建安十年,即公元205年,开始撰写《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为历代医学家所推崇。这本书写成之后不久,张仲景就去世了。

张仲景出身世家大族,道德高尚,学识渊博,被朝廷任命为长沙太守(相当于今天的湖南省省长)。因为官员不能和普通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