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三章

第三章

中医中药——传统医学的智慧结晶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因此也被称为汉医。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等则被称为民族医学。中医影响广泛而又深远,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朝鲜的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学都是在中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第一节 天人相应的中医文化

中医是一种天人感应的文化,它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达到使人体恢复健康的目的。

中医的雅称

中医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是在19世纪之后才出现的。在西方医学技术进入中国前,中医有着种种内涵丰富而又独特的称谓。下面将为读者做简要罗列。

岐黄。在传说中的黄

帝时代,有一个叫作岐伯的大臣,精通医术。相传他经常和黄帝一起探讨医学,并用问答的形式编纂成了《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因此,古代的人们称中医为岐黄,或者岐黄之术。

医中圣手。在我国古代,“圣”是对那些无所不通的人的尊称;手,则指专门做某种事情的人。人们将那些医术精湛的医生称为医中圣手。

扁鹊卢医。扁鹊是我国战国时期的神医,曾经治好赵国太子的疾病。司马迁《史记》中说,他本名叫作秦越人,而《列子》则说,他姓卢,被人称为“神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呼那些医术高超的人为扁鹊卢医。

悬壶。据班固《后汉书·费长房传》记载,有一个老头,医术高超,在集市上卖药的时候,常常悬挂一个壶在市头。古代医药不分家,就把“悬壶”作为行医的代称。

杏林。董奉生活在三国时期,和医圣张仲景、名医华佗并称为“建安三神医”。董

奉医术高明,而且道德高尚,给人看病从不收礼,只要求愈者在他房前栽杏树作为纪念。患病较重的人种5棵,轻的种1棵。几年之后,他家房前的杏子树蔚然成林,果实累累。董奉建起了一个仓库,告诉周围的人,想要吃杏子的,不用付钱,拿来谷子来换就可以。等到谷子堆满仓库,他又拿去救济贫民。为了感谢他的医德,人们给他送了好多牌匾,上面写着“杏林”“医林”“誉满杏林”“杏林春暖”等赞誉的词。后来,杏林就成为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雅称。

再世华佗。名医华佗在一次采药途中看到有人出殡,发现棺材缝里流出来的血并不像死人的血,就上前救治,终于救活棺材里假死的产妇,被人们誉为神医。华佗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后来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再世华佗。

苍生大医。药王孙思邈医术高超,心系病人,在《千金方》中说:一

个医生,有病人前来求救,不管他贫富贵贱,也不问是自己的朋友还是仇人,更不在乎他聪明还是愚笨,都同等看待,一心一意帮助看病,才能成为苍生大医。后来,人们就将那些医德高尚的医生尊称为苍生大医。

简说中医“四诊”

我们现在去医院看病,医生会给我们开出或多或少的检查单子,诸如验血、B超、磁共振等,通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有所了解了,才开始对症下药。而过去的中医既没有体温计,也不能抽血化验,更没有那些精密的仪器,那中医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病人病情的呢?

经过五千年的发展,中医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诊断方法。这种诊断方法虽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精确,但也有其独到的地方。一般认为,中医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四诊法。

四诊法各具特点,但又互相联系,要四者结合,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望诊是根据脏腑、经络等理论诊察疾病的

方法。医生通过观察病人形体、面色、舌体、舌苔,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人体外部和内部之间的关系特别密切。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人体外部特征和三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如果脏腑功能活动有变化,一定会在人体外部表现出来。通过对外部特征的观察,自然就可以对病人的病情有所了解。

闻诊是中医运用自己的听觉和嗅觉,来推断疾病的方法。

问诊主要是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系统而有目的的询问。询问内容包括病人的体质、生活习惯、起病原因、发病及治疗经过等,以便获得准确而有效的信息。问诊是四诊法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两种,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借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脉诊也叫把脉或号脉,是医生用手指按患者腕后桡动脉搏动处,观察病人脉象变化,从而诊断病情的方法。

经过四诊法之后,医生通常就能为病人**方治病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