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二节 古代医家的集大成者

第二节 古代医家的集大成者

姓接触,无法行医,张仲景不久之后就辞官不做,回到故乡南阳,专门为贫苦百姓看病。为了纪念他,截至现在,很多民众仍会自发前往南阳医圣祠纪念、拜谒。其中,“瞻仰医圣”“叠纸求医”“摸羊头”“接圣水”等是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民俗活动一般持续3天,已经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葛仙翁的炼丹术

在无锡城南三十里,有一处风景特别好的地方,西靠雪浪山,遥对嶂山,雄奇秀丽。当地有一座桥叫作葛埭桥,一个村子,名叫洪口墩。据说,东晋著名医生葛洪曾经游历到这里,十分欣赏当地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为很多人免费看过病。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姓为桥名,名为村名。

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在医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也非常巨大,除此之外,他还擅长炼丹。据说,他最后炼丹成功,吃下仙丹之后成仙了,云游四海,济世救人。因此,人们也称他为葛仙翁。

葛洪年幼的时候就热爱学习,但家里面很穷,买不起书

和笔。为了学习,他自己上山砍柴卖钱购买纸笔、书籍,刻苦攻读之后,终于成为名噪一时的大学问家,很多人都来向他请教。

除了阅读道教方面的书籍之外,葛洪还喜欢看有关医药、保健和炼丹制药的书,留心民间流行的简便的治病方法。结合自己的行医经验,他写成一本叫《肘后备急方》的书。书名的意思是,可以挂在胳膊肘上随身携带的应急医药手册。

在行医的过程中,葛洪注意研究“急病”。这种病其实就是现在的结核病,患病的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里不舒服,只觉得浑身疲软,精神恍惚,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古人将它称为 “天刑”,认为是天降的灾祸,是鬼神作怪。葛洪排除了这种说法,他认为这种疾病是由外界的物质因素引起的。当时还没有显微镜,不知道细菌感染,葛洪这种见解是很了不起的。

在《肘后备急方》中,葛洪还第一次记载了狂犬病。人被疯狗咬了之后,非常痛苦,受不得一点刺激。为了治疗这种病,葛洪想到了古代以毒攻毒的办法。他认为,疯狗咬人,一定是狗嘴里有毒物,使人中了毒。于是,他把疯狗捕来杀死,取出脑子,敷在患者的伤口上。有的人果然因此不再发病,有人虽然发病,但要轻微许多。葛洪这种方法,称得上是免疫学的先驱,比西方早了整整1000年。

在世界医学历史上,葛洪还第一次记载了两种传染病:天花和恙虫病。其中,天花比西方早了500多年,而对恙虫病的记载,则比西方早了1500多年。由此可见葛洪在医学上的造诣。

除了医学成就之外,葛洪还擅长化学,他的《抱朴子》里面,已经有关于火药的记载。

医学领域的实干家李时珍

在莫斯科大学的长廊上,有一些世界文化名人的大理石雕像。其中一座雕像就是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

中国对世界产生影响的文化名人那么多,莫斯科大学为什么偏偏选择李时珍呢?这得从李时珍在医学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说起。

李时珍是湖北人,考过几次进士,但都没考上,于是他就放弃了禁锢思想的科举考试,转而从事自己喜欢的医学研究。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医学实践之后,李时珍在医学界声名鹊起,并渐渐传到了皇帝耳中。皇帝爱惜人才,就把他招进了太医院。李时珍在太医院供职期间,不像其他医生一样追名逐利,而是潜心钻研太医院里面的医学典籍。几年后,他因看不惯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就辞去了太医的职位,在民间一边行医,一边准备《本草纲目》的撰写。

在编写过程中,李时珍脚穿草鞋,身背药篓,带着学生和儿子李建元,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云南、贵州等广大地区,行程几万公里,吸纳听取了上万人的意见。在进行充分的实地调查后,李时珍参考书籍800多种,经过27年的艰辛工作,终于完成了中国药物学的巨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共190多万字,52卷,记载的药有1**2种,新增药物374种,记载药方10000多个

,附图1000多幅,是我国医药学史上的集大成巨著。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先生盛赞它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不仅对中国的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鉴于李时珍在医学上的贡献,1951年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上,李时珍被列为古代世界名人。

女医学家鲍姑的故事

鲍姑是我国古代四位女名医(晋代鲍姑、西汉义妁、宋代张小娘子、明代谈允贤)之一,广东岭南人,东晋著名炼丹术家、精通灸法,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

鲍姑是著名医学家、道教学者、化学家葛洪的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