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二章

第二章

悲愤融成了这篇作品。全诗共分七章,表现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表现了对曹彰暴死的深沉悼念;“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则吐露了自己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

曹植的诗歌学习汉乐府,有乐府诗的痕迹,但他吸收了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努力在艺术上加以创造和发展。中国诗歌到了曹植手里,已经有了明显的文人诗面目了。诗作更多表现了个人内心的真实感情,较以往的诗歌有更加迷人的魅力。

“李杜”和盛唐诗歌

经过自夏商周以来两千多年的酝酿,我国诗歌在唐代成熟,并步入了黄金时代。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政治、经济、文化都实现了空前繁荣,成为其他文明争相效仿的楷模。从王勃、骆宾王等人开始,一直到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韦应物等杰出的诗人,用他们灵动的笔调,描绘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大唐盛世。

唐代诗人众多,他们的创作,将我国古典诗歌推向顶峰,取得了以后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成就。王勃的天才,李白的浪漫,杜甫的忧国忧民,王维的禅味,孟浩然的山水诗,白居易的叙事诗,杜牧的咏史诗,无不在我国文学史上大放异彩。盛唐诗歌,人才辈出,其中以李白和杜甫作为代表。他们的创作,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一个被尊为“诗仙”(李白),一个被尊为“诗圣”(杜甫),在文学史上被合称为“李杜”。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李白出生在今天的中亚一带,在四川长大,后来漫游全国各地,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生性洒脱,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声名却早已远播在外,让杜甫、贺知章等人艳羡不已。后来在诗人吴均的引荐下,李白终于被唐玄宗起用,供奉翰林。李白为人狂傲,传说他曾令杨贵妃给他调墨,高力士给他脱靴。这种狂傲的性格为唐玄宗不喜,而李白也不满意自己只是作为一个供奉翰林的清客生活,就辞官不做,云游四海。杜甫曾这样称赞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其豪放不羁的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但李白的心情其实是很复杂的,他想要谋得一官半职,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当他收到唐玄宗起用他的诏书时,欣喜若狂,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等豪迈诗句;当不得重用,被贬黜的时候,他又很郁闷,借酒浇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不过,李白无论是写自己的高兴,还是愁闷,都是豪放不羁的。他不像杜甫那样喜欢琢磨辞藻,不会在捻断数根须后写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样感人的诗句,而是直抒胸臆,出口成章,“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难怪杜甫要称赞说“李白斗酒诗百篇”了。

和李白同时代的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系列描写民间疾苦的诗作,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深得后世诗人的推崇。民国时期著名学者、哈佛燕京学社的创始人洪业先生特别推崇杜甫,认为《杜甫集》是可以和《圣经》相媲美的经典之作。

杜甫的诗歌,反映内容广泛,几乎遍布当时的各个角落。杜甫的诗作《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全面再现了开元盛世;《石壕吏》则写出开元盛世崩溃,天下大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

安史之乱时期,杜甫曾

经冒险追随唐肃宗,被授以“拾遗”,因此也被称为杜拾遗。后来,他因为营救房琯而触怒肃宗,被贬。此后杜甫对仕途绝望,开始在西南各地漂泊。杜甫在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最为旺盛,仅公元759、760两年,他就创作了400多首诗歌,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因为自身的际遇,以及目睹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灾难,杜甫的诗风逐渐呈现出沉郁顿挫的特点。杜甫的诗歌大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因此被誉为“诗史”。杜甫的诗歌风格多样,以古体诗和律诗见长,其中以律诗的成就最高,是后世诗人争相效仿的楷模。

词的起源——敦煌曲子词

相对于诗歌来讲,词是一种更加活跃的文学表现形式。人们写词,不必像写诗那样拘束于格律,而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直抒胸臆。词的出现,更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胸襟,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古典文学的发展。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一首《忆江南》读下来,江南的美好风光尽收眼底。在史籍记载中,白居易是较早的词人之一。不过,词这种更加灵活的文学表现形式,并不是他的首创。关于词的起源,可追溯到初唐时期。

词其实就是歌词,是盛唐歌舞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人们将这些歌词统称为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