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二章

第二章

,熟读《离骚》。名士自然是应该潇洒倜傥的,无论身心都应该闲下来,所以,“常无事”很好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们,都追求醉后的陶然,用酒精来麻醉自己,不这样做的,反而是俗人了,因此,“痛饮酒”也说得通;可是,为什么还要熟读《离骚》呢?这就得从它的作者屈原说起了。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史籍记载的伟大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鼻祖,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当时的楚国,统治区域位于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楚文化发达。最初楚国在各个诸侯国中并不入流,因为其文化和军事都很落后。到了战国时期,楚国开始兴盛,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当时的诸侯国,都将“赋诗”作为外交辞令。因此,楚国文化虽然落后,却在春秋初期就接受了中原文化的洗礼。与此同时,江汉的民歌,沅湘的民俗,以及音乐、舞蹈等艺术都极为发达,又各具特色。屈原就在这样的一种文化氛围中长大。

屈原出生的时候,楚国已经是一个大国了,其实力和北方的秦国相当。为了争当霸主,秦楚之间爆发了长达数十年的争霸战争。在秦楚争霸斗争中,屈原是一个中心人物。他向楚王建议,可远交齐国来对付秦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久之后,楚怀王即位,主张对秦妥协投降。屈原对此无比愤怒,在小人的挑唆下,楚怀王对屈原日渐疏远,并放逐了他。屈原被流放后,政治抱负无法施展,更令他难过的是,看着自己的国家被秦人吞食。完全绝望之后,屈原在五月端午这一天投江自杀。而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伟大的诗作,却没有因此逝去,它们就像滔滔江水,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离骚》是屈原最伟大的一篇作品,也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的抒情诗。《楚辞》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对于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革新意义。屈原在创作的时候,汲取了楚地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将《诗经》中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推动了我国诗歌发展的进程。

关于诗名“离骚”的含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就是牢骚和忧愁,抒发了诗人政治主张不得施行的愤怒,表达了对敌对派的痛斥。在创作《离骚》的时候,屈原已经度过了自己的大半生。他的理想被打压,而楚国也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将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写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

《离骚》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在创作的过程中,屈原任自己的想象驰骋,糅合****、历史人物和自然形象编织了幻想的境界。

屈原开启的这种浪漫主义,对后世很多文人都有重大影响。

曹植和五言诗

秦汉时期,我国的诗歌进一步发展。汉武帝为了采集民间歌谣,以及给当时一些文人的诗作配乐,专门设置了一个叫作“乐府”的官署。因此,两汉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乐府诗反映的题材广泛,有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描写记录,也有对爱情的讴歌,如《上邪》:“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另外,《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也都是汉乐府中的精品,后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

汉乐府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和《诗经》《楚辞》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但文人自发创作的诗歌还很少。这种状况,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曹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称“建安三曹”。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人。

曹植天资聪颖,很小就表现出非凡的文学创作天赋。他深得曹操的喜爱,但曹操最后还是把王位传给了兄长曹丕。因为年轻时候的争权,曹丕对曹植有很深的成见。据说,他曾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诗来,不然就要从重处罚。曹植想起自己难以实现的政治抱负,想起哥哥的猜忌,不禁悲从中来,缓缓吟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

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很是惭愧。

曹植流传下来的作品也是同时代所有作家中最多的,诗作80多首,辞赋和散文将近40篇。其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曹操非常赏识他的才华,一度想要将他立为太子。这个时期的曹植,志得意满,诗作里面也有很多慷慨激昂的句子,如《白马篇》中的“将军百战死,视死忽如归”。曹丕做了皇帝之后,对曹植深怀猜忌,经常找借口加以迫害,曹植虽然仍旧贵为王侯,却抑郁不得志,在愤懑与苦闷中死去。

曹植后期的创作代表了他文学上的最高水平。在后期创作的众多作品中,以《赠白马王彪》最为出色。当时,曹植和自己的兄弟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一同应诏前去京师。曹彰到京师后不明不白地死去,而曹植和白马王曹彪返回封地的途中,又被相关部门阻挠,不能同行。于是,诗人将自己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