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八节 名画背后的传奇故事

第八节 名画背后的传奇故事

我国历史上画家如云,作品如海,流派纷呈。这些经典之作的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或作者隐居名山大川,数十年创作而成;或灵感一现,一气挥就。也有的画作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本节限于篇幅,选取《洛神赋图》《舍身饲虎图》《唐宫仕女图》《清明上河图》《雪夜访戴图》等几幅名画,为读者简单介绍点墨背后的传奇。

千年痴情《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这幅作品根据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所作。曹植是曹操与汴氏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在文学上的造诣很高。六朝文学家谢灵运曾评价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的字,古人一般不会直呼别人的姓名,而是将姓和字连起来称呼,表示尊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就是成语“才高八斗”的由来。

在《洛神赋》中,曹植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了一个优美的人和神相恋,但最终因为人神相隔而被迫含恨分离的故事。相传,这篇赋是曹植思念原来的恋人甄氏创作。甄氏和曹植互相爱慕,曹操却将她许配给了曹植的哥哥曹丕。曹植很不高兴,但又没办法,整天茶饭不思。而甄氏在宫中也郁郁寡欢,不久便去世了。甄氏死后,曹丕将她的玉缕金带枕转送给曹植。因为担心曹植和自己争夺皇位,曹丕将曹植流放到偏远的地方。在前往流放地的过程中,曹植经过洛水,在那里休息的时候,恍惚之间感到甄氏变化成洛水之神前来与自己相会,互诉衷肠。曹植非常激动,就写作了《洛神赋》。也有人认为,曹植是在用一种委婉的方式抒发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痛苦心情。

这篇文章文辞优美,情调幽怨婉转,后来的很多艺术家都在此基础上进行诗歌、戏曲、音乐和绘画的再创作。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洛神赋图》真迹已经失传,现在看到的是后来的摹本。因为这幅画的艺术成就和名气,摹本很多,现在发现的一共有5卷。其中,2卷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

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卷收藏于辽宁博物馆,另一卷则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洛神赋图》高27.1厘米,横长572.8厘米。在图画刚开始的地方,曹植在仆人的陪伴下在洛水之滨散步。这个时候,夕阳西下,暮色苍苍。忽然,天上飞下来一只神龙瑞鸟,而水面上则出现一个长得特别漂亮的女子,这就是曹植的文章中说“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神人彼此有意,含情脉脉。接着在一起玩耍嬉戏,最后,神女不得不和他分开。曹植怅然若失,当天晚上怎么也无法入睡,第二天起程离开的时候,还恋恋不舍。

这幅画有情节的连续性,各个情节合起来构成了一幅有机相连的整体构图。明丽的色彩,生动的人物形象,奇丽的环境描绘,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之中便被感动。在创作的时候,顾恺之对人物的情态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画,从曹植初次见到洛神的惊喜,到一起玩耍时的幸福,到不得不分手时的怅然若失,都让读者回味无穷。不知不觉,观者也沉浸在那种悲哀而又美好的回忆之中了。

《唐宫仕女图》的丰腴之美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开放的封建时代,其政治、文化、经济、外交,都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绘画发展到唐代,可谓绚丽多姿,既有壁画,又有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

唐代的人物画,除了画帝王和名臣将相之外,还将女性当作描摹对象。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女人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可以骑马在街上奔跑,可以大声说话,当众大笑。这些,在其他朝代都是不可想象的。在这种开明的社会风气的引领下,仕女画在唐代进入了繁荣兴盛的阶段。唐代仕女画以端庄华丽和雍容典雅著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张萱和周昉。他们的绘画,既展示唐代美女“倾国倾城”的美貌,也描摹“多愁多病身”的心境,还表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迷人魅力。这一系列的画作,集中展示了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情调。

在这一系列画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这幅画生动地描绘了杨贵妃的三

姐虢国夫人带着侍从春游的场景。画笔错落有致,画出一个正在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人物虽然不多,却画出了虢国夫人出游时的气势。画中共有9人骑马,前面的三人和后面的三人都是侍从,中间并排行走的是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左侧,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面穿着描绘有金花的红裙。秦国夫人在虢国夫人的旁边,正在和虢国夫人说着什么。

这幅画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在构图上,疏密有致,错落自然,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将游春的悠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值得一提的还有用色,整幅画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总体来看,这幅画展现出了盛唐风貌。

《虢国夫人游春图》原作已经失传,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宋徽宗赵佶临摹的。

《舍身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