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小窗自纪(精装典藏本) > 第一一一则

第一一一则

众醉独醒①,固是自高②,而十锦一褐③,必为众厉④。不观之饮狂泉者乎?举国之人皆狂,国王纵穿井以饮,不能无恙也。⑤噫!吾深为振俗超类⑥者危也。

【注释】

①众醉独醒:比喻众人沉迷糊涂,独自保持清醒。语出屈原《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②自高:自视甚高,自觉清高。

③锦:锦衣,色彩华美的衣服。褐:粗布衣服。

④厉:嫉恨。

⑤“不观”句:典出《宋书袁粲传》:“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

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

⑥振俗超类:振拔风俗,超出同类。

【译文】

“众人皆醉我独醒”,固然是自视清高;而在众人都穿华美的锦衣的时候,自己却只穿粗布衣,必然会被众人嫉恨。没见那饮狂泉的故事吗?全国的人都(喝狂泉之水)成狂,国王就算另凿井取水,也不能免于发狂的结局。唉,我深切地为振拔风俗、超越同类的人感到担忧啊。

【评点】

屈原是战国时楚大夫,性格耿直,因政见不同而在朝堂遭排挤,被楚王流放,却忠心不渝。楚被秦灭后,怀石投汨罗江而死。

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了一段很动人的

文字: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慵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

在这个片段里,屈原和渔父代表着两种人生态度:屈原清醒而决裂,眼

里不揉沙子,所以不被世俗所容;渔父则同流合污,所以混同众人。说实话,这两种态度各有其弊端:屈原的态度使他自己被排挤到间不容发的地步,不得不远离人群,最终郁愤而死;渔父的态度则泯灭了他做人的原则和个性,虽然得以寿享天年,却同活死人无异。所以,为人处世,还是当坚守原则的同时,抱持一种中庸态度为好:既对世界和人群以及自我有清醒的认知,又能够随顺流俗,和光同尘,以减少和世人的摩擦。这样既保持了自我的独立性,又能够生存得不那么艰难。为什么一定要高姿态地振俗超类呢?

曾经有一个叫邱启明的从央视离职,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专访时,他说央视给了自己名和利,所以

要摸着良心回报一些正的东西。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社会担当的人,但面对体制不能硬碰硬,只能匍匐前进。“匍匐前进”,这四个字用得好。邱启明推崇白岩松和**——他们也都是央视记者。他说:他们是有智慧的人,匍匐着,迂回着做成了很多事情。相比之下,他是有些冲动了,不过,冲动总比不做要好。白岩松则就邱启明离职央视这件事说:“启明可以学学岩松老大哥,去年我多次被辞职被自杀,最后我都‘厚着脸皮’,既没辞职也没自杀。守土有责,我们做的事情有比恩怨情感更大的目标。”

好一个守土有责。

因为守土有责,所以哪怕只能匍匐,也要前进。正因为守土有责,所以只要能够前进,哪怕匍匐也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