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小窗自纪(精装典藏本) > 第五五则

第五五则

积学苦无相知①,恒致疑于天眼②。不知六丁下视,太乙夜燃③,勤苦从来动④天。笔墨不灵,何与天事?

【注释】

①相知:赏识。

②天眼:老天爷的眼睛。致疑于天眼:怀疑老天无眼。

③六丁:道教认为六丁,即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为阴神,为天帝所役使,道士可以用符箓召请,以供驱使。太乙夜燃:晋王嘉《拾遗记》卷六载:汉成帝年间,刘向在天禄阁校书,夜间有一老者突然前来,“植青藜杖,登阁而进,见

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说开辟以前。向因受《洪范五行》之文,恐辞说繁广耷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向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一之精,天帝闻金卯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太乙,亦作“太一”,星名。

④动:感动,触动。

【译文】

勤苦求学,却苦于没有赏识自己的人,于是就总是怀疑老天无眼,却不晓得天上的六丁六甲会来下界巡视,太乙之精也会前来帮助(真正有才的人)。勤学苦读

从来都能够感动上天,只不过是你自己的笔端墨卷没有灵气,关老天爷什么事?

【评点】

求学既要勤苦,还要有天赋。有的人纵使头悬梁、锥刺股,也学不通透,只能之乎者也地掉书袋。古代那些腐儒,可不就是这样来的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读死了书”的人。他没有把书读活,反而被书读死了。甚至还有人闹过这样的笑话:既然古人说中庸之道,不偏不倚,那他就专门走大道,而且专门走大道的中间,既不偏左,也不偏右,说只有这

样,才能符合圣人教诲。想想看,这样的人执笔为文,怎么能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杰作名篇来呢?若是执笔作诗,那更是要一味胶柱鼓瑟,拘泥于音韵格律,而弃性灵于不顾了。

说起来,为文之道,性灵最难。所以说古人比今人可怜,他们可供掉的书袋少得多,凡吟诗作文皆多呕心沥血之作。“锄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是真性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也是真性情;“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是真性情,“七

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也是真性情。元好问夸陶渊明:“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起来,开天辟地之作,皆是性情之言。“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狂言非李白不能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痛泪非杜甫不能淌,除了李清照,谁能写得出别一个“人比黄花瘦”来?

只是性情如海,不是人人都能在里边游泳,更何况要击舸中流,搏击风浪。若是一味在陈词滥调里打滚,一辈子也磨不出自己的性灵,上天也不会眷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