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尘埃如山 > 第10章 殴斗(2)

第10章 殴斗(2)

穷家薄业灯草贵!

营里有点薄地的小户人家,家里就算一根鸡毛,说不定都是用来量油换盐糊口养家的。

而这些偷鸡摸狗的,大多也是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的穷人。只要不应声就没有人知道是自己偷的,挨两句骂换来一家老小的一顿饱饭,有时候也很划得来!

失主在营里骂了一早上,气也就消了一大半,事情便不了了之了。不过也有些心眼小的,第二天会接着骂,直到骂到自己解气那天为止。

如果非要给这些难听的街骂,找点可取之处的话,那就是伴随着外面的骂声中,一家之主就会拿这件事做教材,给家人讲讲“屈死不告官,饿死不做贼”的道理,同时要更加看管好自家的财物。

因为没有明确的对象,指桑骂槐的街骂也就是出出自己的怨气,供爱看热闹的乡邻哈哈一笑。

如果失主抓到证据而指名道姓的叫骂,挨骂的人就不得不回应。不管做没做过,为了面子肯定死不承认,于是面红耳赤的争吵就不可避免。

尤其是在秋收时节,那些芝麻绿豆大的纠纷更是层出不穷。

刘一家没圈好的猪仔,糟蹋了陈二家的谷子;

张三家撒欢的牛,犊践踏了李四家的棉田;

王五家的丝瓜架,遮住了赵六家的韭菜地;

孙七家的熊孩子,打了周八院子里的枣儿;

吴九家的长工,耕作时多犁了曹十家的一犁田;

……

这些针鼻大的事情,但凡有一方不计较,都不会红脸争吵。但如果有一边斤斤计较,或者之前就有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积怨,吵架就会变成骂架。

遇到这种情况,看热闹的人便会主动劝和,小事化了。不过有时候反而会火上浇油,适得其反。如果一方觉得第三方是在拉偏架,事情就会变的越发不可收拾,骂架会变成打架。

纯粹的打架,最多就是双方一通王八拳撒撒气,等扯坏衣服、滚个泥地、沾点粪土,两边都占不到便宜就算拉倒了。

但如果遇到一根筋的二愣子,热血上头后顺手拎个铁锹,拿个木叉就会呜呜渣渣的耍横撒泼。遇到愣头青拎家伙打架,乡邻们是没有人愿意出头相劝的,随他们打的头破血流,自己找台阶下。

对于这样的的冲突纠纷,一般都是由营寨的族长或士绅出面调停化解。但对于由个人争吵扩大成家群打架,进而引爆家族之间的积怨群殴,那就基本上很难化解了。

在乡村,最怕的是有预谋的群殴。

这种有准备的群架,最典型的亲戚“出气”和家族“争势”。

家庭矛盾引起的婆媳不和、妯娌不睦、兄弟抖狠发展到拳脚相向。吃亏的老姑新妇便哭天抹泪的回娘家搬救兵,带着七大姑八大姨来夫家“出气”。一通打砸摔砸后,看不下去的夫家族人便和娘家人推搡群殴,不打个头破血流不算完结。

家族“争势”主要更严重。大旱之年河流上下游村庄争水,大丰之年售粮粜米相互压价,往往都由村社的财东士绅撑腰出钱,青壮劳力上阵,夹枪携棒刀大打出手,不打出人命誓不罢休。

只有打伤打死了人,才会有人想起报官处理。官府先平息了事态,问清楚原因后各打五十大板,草草结案了事。

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报了官就要就要往里塞银子,就算赢了官司也赚不到银子。

原告被告都挨了板子还折了银子,事后想想都觉得得不偿失。因此群斗不常有。

咱们再回到三家营李家和韩家打架的现场。

李家和韩家两族人,一通鸡飞狗跳的王八拳朝对方招呼,直到打累了才停手。李家人多势众,但没占多大便宜,个个披头散发、鼻青脸肿;韩家人少也吃亏不大,只是头破血流、破衣烂衫。

架也打了,气也出了,挂彩的也都是些皮外伤,回家养几天就好了。撕扯坏的衣裳鞋袜,回家缝补缝补照样可以穿。过个三五天,营里管事的人自然会来调停,商量一下赔偿韩皮匠家砸坏的家什和烧掉的草房,这事也就算过去了。

正当两帮人准备散场的时候,教堂的马队却到了,后面还跟着上气不接下去的韩皮匠。韩皮匠顾不上气喘匀乎,用两手撑着膝盖,弯腰弓背的问韩十一看热闹的洋人在哪里。

韩十一捂着流血的脑袋赌气说:“死了!都被姓李的打死了,扔到东大坑(营里的池塘)里喂鱼了!”

韩皮匠听儿子这么一说,直接吓瘫在地,面无表情的嘟囔着:

“我的亲娘啊!咋不先把我打死哩,洋老爷的命多金贵儿啊!”

带队的洋教士根本不明白这是韩十一的气话,真的以为李家人打死了洋人抛尸池塘。洋教士一声令下,马队便夹枪带棒的冲向了李家人。

吃了亏的韩家人更是争先恐后的跟着马队,又一起狠狠的揍向李家人。

赤手空拳的李家人以“争势”的心态,跟习惯“战斗”的洋人马队的对阵,很快便哭爹叫娘落荒而逃。

杀红眼的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