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我在古代搞科研 > 第三十八章 华国起动荡

第三十八章 华国起动荡

就在金钰苦恼于人生太过平淡之时,华国却闹起了乱子。

其实这个乱子,却是由她引起的。

原因自然是当初她借寒云王威名下的那道命鸠国伐华国的诏书。

寒云历平宁二年七月,华国又与鸠国在其北部边境展开了一场大战。

这一次,受伤的却是华国。

华国派出十万人马进入鸠南的漫瀚草原,结果被鸠国大军围困四十余日。

华国军队以十分惨痛的代价完成了突围,最终回到境内之人只有十之二三。

其余人要么战死,要么被鸠国的小部落抓住卖了奴隶。

这一仗令华国国君成凜勃然大怒,哭着闹着要御驾亲征。

最后好不容易被一班老臣拼死拦住,最后下令征发四十万大军北上复仇。

但是正如《孙子兵法》所言: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

四十万大军,长途跋涉千里,所耗费的,究竟是什么?

按人均日消耗一斤粮算,这四十万人一日便要消耗四十万斤粮。

而打这一仗需要多少日?总共需要多少粮草?

运送这些粮食,所需要牛马,又要消耗多少草料?

集结一支四十万人的军队,又要耗时多久?

这些时间换算成粮草,又是几许?

这还只是粮草的问题,还有无数因为大军征发产生的其它问题。

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一个国家在决定打仗之前应该计算的。

但古往今来,许多战争往往不是建立在理性的计划谋算上的。

有时候是因为国民情绪裹挟,有时候是因为面子,还有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利益。

乱世方能出枭雄,同样只有乱世才能出名将。

不打仗而有名的将军,自古以来能有几人?

而如今华国还真有这么一位急着出名的将军,叫成冼。

其本是成氏华国的一名皇族,自幼好游侠,喜飞鹰奔犬。

兵书读过几册,扔了。棍棒功夫有些,或许还不如龙大娘。

但这人爱听戏,常常让人将寒云国文工团那些耳熟能详的戏剧抄回国内表演。

用现代话讲,这就是文化输出的魅力。

而关于白马将军张守诚三箭擒独孤的故事,自然是他最爱听的。

所以他也花了不少代价,给自己搞了一支两千白马的骑兵队伍。

虽然他从未上过战场,但每次华国有重大仪式,他的白马营是一定会出来亮相的。

每次他的白马营出现,都是旌旗招展,骑士们个个气宇轩昂。

一来二去之下,这次出战鸠国的大将人选,竟要在他与老将庞疏博之间选一个。

要说这庞疏博,也确实是一个名将。

虽然在望烟亭扼住了张守诚,但他也清楚认识到自己之所以能成功,实际上还是因为寒云内部出了问题。

所以他极力反对征发大军的决议。

由于庞疏博的不识相,成冼自然成了大将军的唯一候选人。

如此一来,这位年龄不满三十的大将军便率领着四十万大军出发了。

……

在听闻华国大军出征消息的同时,陶王江秋寒刚接到兵部上呈的一份奏章。

新走马上任的兵部尚书兼兵马大元帅冯海钧,要求在陶国修建两条由北贯南的铁路。

读到铁路二字时,江秋寒直接从座椅上站了起来。

运输线,就是生命线。

一个国家的运输能力,直接决定了其作战动员能力。

有了铁路,发动一场几十万人参与的战役所需的成本,会降低不少!

这样的奏章,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一个老派武将提出,着实让江秋寒惊讶不已。

他立刻将户部尚书杨晓旭请到了烟波园中。

“不可能,没钱!”会计小杨一上来,就否定了这条提议。

江秋寒立刻亲自拎着茶壶来到会计小杨身旁,往她还满着的杯子里象征性地添了点水。

“要想富,先修路。不修路,怎么富?”

“没有钱,咱们可以发行债券或者找别的国家贷款嘛!”

“之前在腾蛇寨的时候,你不是干过这事儿?”

会计小杨盯着江秋寒看了一眼,问道:

“你知不知道咱们陶国现在的财务状况是什么样子?铁路技术目前并不成熟,前期投资大多会成为试错成本!”

“但是冯元帅说了啊,可以找民间商人垫资。咱们缺的,无非就是钱呗。”

“何止是钱!人从哪里来,要修建铁路涉及的工程量有多大你知道吗?靠牛拉马驮需要多少人力成本?”

“况且搞这种工程投入涉及到的监管问题,你有没有考虑过?哪里有利益,哪里就会滋生腐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