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我在古代搞科研 > 第三十七章 陶国归平静

第三十七章 陶国归平静

对于韩诺提出的方案,江秋寒没有拒绝的理由。

一来他没有必须杀死韩诺二人的理由。

二来只有寒云王的赐封能解决他的合法性问题。

于是三人很快达成了一致。

寒云历平宁二年正月初一,寒云王诺下诏封江秋寒为陶王。

原属陶国的七十三城,尽数奉还。

寒云王及王后寓居陶国大青山中,从此不问世事。

此诏书同时遍示七国。

陶王江秋寒延用寒云历,以示尊王之意。

并开始着手在陶国内部大举推行各种新政,使得陶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光景。

对于韩王此举,陶国上下自然是一片欢腾。

毕竟一众人等刚经历了亡国之灾,过了两年便又复国了。

除了陶王的姓氏变了,其余都好。

几十年的内战结束了,百姓再也不饿肚子了,陶国人也不用去国外受人欺负了。

大量逃亡六国的陶国人回到陶国。

由于战乱后地广人稀的原因,江秋寒对于那些回到陶国的人也是尽可能照料安抚。

一时间,陶国隐隐然有中兴之势。

不过这样的结果,却是令其余六国大感意外的。

最意外的自然是华国。

他们原以为韩诺会借助陶国的力量拿下华国。

但韩诺突然就这么交权了。

仗不打去大青山出家修道去了。

这叫人怎么玩?

望烟亭之战算怎么个事儿?

要不要认他这么一个王?

若是认了,韩诺哪天叫自己还地,还是不还?

而其余五国也一脸懵逼。

这寒云王当真是出山做好事儿来了?

帮陶国结束战乱就交权回去当神仙?

是不是说以后咱家出了乱子他也会来管?

要不要尊他为天云共主?

可他那套民贵君轻的理论咱不能信啊。

怎么可以接受老百姓比王还重要这件事儿呢?

……

而此时的临芸城中。

冯海钧也一脸懵逼地看着手中的诏书。

江秋寒一纸王令,给他升了个兵马大元帅之职。

这一招明升暗降他太熟了。

自己好不容易在临芸城修建了水港码头,却被要求回归云城主持兵部。

而卓克的斥候营则已经包围了郡守府。

嘴上说的是护送其回京城,实际上就是武力押送。

驻扎在城外的嫡系部队没有任何屁用。

因为那水港码头迎接来的第一支船队是由镇东大将军朱灵率领的陶国水师。

他抬眼看了看厅中的两人,默默思索了片刻。

此二人不是别人,正是幕僚张荣和副将赵绪。

“你们对于此事有何看法?”他朝这一文一武问到。

赵绪自然是暴跳如雷道:

“大将军不可回京,就凭朱灵那手段,咱们要拿下他不过是轻而易举之事!”

冯海钧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这时张荣站了出来,他向冯海钧和赵绪各揖了一礼。

“冯将军,赵将军,在下斗胆问一句。二位为将,为国乎?为民乎?为己乎?”

冯海钧默然地看了这英俊潇洒的小伙子一眼。

“老夫一生征战,若为己,早已位极人臣。若为国,则为陶国叛将。你说,我是为己,还是为国,或是为民?”

而那赵绪也附和道:

“俺也一样!谁能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吃上肉饼,我就替谁打仗!”

赵绪的回答,让冯海钧和张荣都尴尬一笑。

张荣很快便收了面上的笑容,正色说道:

“既然二位将军都是为国为民的有识之士,此事便易决了。”

冯海钧闻言,坐直了身子问道:“荣帅有何不俗之见?”

冯海钧之所以称这张荣为荣帅,是因为这个身份神秘的小伙子,江湖人都称之为荣帅。

其年纪轻轻便当上了陶国地下商盟的盟主。

而且即使是在战乱时期,也凭一己之力组建了一支数万人的部队,将原本破碎的临芸城控制在了手中。

又因其长得风流倜傥,帅气逼人,身旁辅佐之人往往都是绝色美女。

故而人送外号“荣帅”。

虽然冯海钧一开始还叫他张盟主。

但随着时间推移,他愈发感受到了这小伙子背后那不可忽视的力量。

于是也对其渐渐尊敬起来。

张荣对于冯海钧的态度转变,并未太过在意。

毕竟他本人有不在意的资本。

他正了正身形,走上前对冯海钧说道:

“禀将军,依在下之见。将军完全可以放心去往那归云城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