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成长的骄傲与烦恼 > 潘粤明,白天也懂夜的黑

潘粤明,白天也懂夜的黑

潘粤明,演员,1974年生于北京。1999年主演电影《非常夏日》,获第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由此进入影视圈。2006年,因主演《京华烟云》《白蛇传》《红衣坊》三部大戏而被观众熟知。之后一直不温不火,后在刑侦网剧《白夜追凶》中演技过硬,再次获得外界一致称赞。

潘粤明自己也未曾预料到这场走红。作为演员,他已年过不惑,颜值也称不上在线。当关注和赞美扑面而来,他有点猝不及防,但也表现得格外平静。

“我很幸运,在合适的年纪演了合适的角色。”潘粤明以此来解释这两个月来的人气飙升。2017年8月30日,刑侦网剧《白夜追凶》上线,一个月后点播量突破20亿,口碑稳居高位。潘粤明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沉稳内敛的哥哥关宏峰和活泼开朗、痞里痞气的弟弟关宏宇。

走红的结果是满当当的时间表——里面写满了各种采访和活动,时间精确到分钟。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前,他利用间隙吃了一根香蕉,“太饿了!”或许因为减了肥,他整个人看起来没有剧中那么圆润。一开口说话,北京男人那股子不吝劲儿就上来了,“坐在你面前聊天的我,就是真实的我。”潘粤明说。

一个演成丧狗,一个演成疯猫

潘粤明与《白夜追凶》相遇于2016年。当时,他刚参加完《跨界歌王》,正发愁没事情做。朋友五百打来一通电话,说自己正在监制一刑侦题材的网剧,里面有一对双胞胎兄弟的角色,想请他一人来演。

“早就盼着演这样的戏,一个演员在一部戏里演好几个角色。”如今再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潘粤明依然难掩激动。再加上自己本身就比较钟爱刑侦题材,他很爱读日本推理悬疑小说家东野圭吾、松本清张等人的书,福尔摩斯、007类的电影更是看过很多遍,所以自信能驾驭好角色。

等到真正拿到《白夜追凶》剧本,潘粤明才发现这并不简单。

《白夜追凶》中,弟弟关宏宇武警部队出身,因为突如其来的“2·13”津港灭门惨案而被全国通缉。哥哥关宏峰是刑侦专家,发誓要帮弟弟洗清冤屈。但哥哥有“

黑暗恐惧症”,晚上只能由弟弟假扮哥哥出门查案,哥哥则需要假扮弟弟在家。这样一来,他实际上是一人分饰四角:哥哥、弟弟、扮演哥哥时的弟弟和扮演弟弟时的哥哥。

潘粤明一边看剧本记下所有的问题,一边在心里给两兄弟定了位:一个能文一个能武,一个阴郁一个阳光,一个心思缜密一个放荡不羁。“我从动物角度来理解,一个演成丧狗——闷声不说话,但咬人咬得特别狠;一个演成疯猫——肢体比较灵活、淘气。兄弟俩都住在我体内,需要哪个出现就唤醒哪个。”

在剧中,观众要通过细节才能认出兄弟俩:哥哥关宏峰目光淡然,眼神平和,要么平视要么耷拉着眼皮向下俯视,很难看出情绪的变化,只有在听到对弟弟不利的消息时,他才会瞪大眼睛;弟弟关宏宇痞里痞气、举止散漫,也因此在扮演哥哥时难免露出一些马脚,比如看到尸体弟弟会有本能的排斥反应,揉鼻、绷嘴等小动作甚至几度引起他人的怀疑——哥哥之前在检查尸体时,甚至会拿起来认真地闻气味。

“真怀疑潘粤明还有一个弟弟潘粤暗。”有网友调侃说,也有人评价戏中的他,“满脸写着‘去他的白面书生’”。潘粤明很感激这些评语。他自己闲时也会和网友一起追剧,看着屏幕上一条条滚动的弹幕和评论,心里很安慰。

忆起在《白夜追凶》剧组的那段日子,潘粤明觉得拍这部戏很锻炼人。剧组刚开机,前两个礼拜拍的只有兄弟俩的戏,他只能一个人自说自话。“我演完哥哥再去演弟弟,要记住台词的间隔时间,还要记住哥哥的表情。两个人最少要拍两次,这样两条线合起来才不会有重叠。”

让他印象深刻的桥段大都是在片场临时加的。有一场在酒吧的戏,关宏宇见义勇为把对方的手指头给掰断了,对方尖叫,他来了一句:“嗓子这么好你怎么不上《跨界歌王》啊!”这都是潘粤明现场“灵光一现”加进去的。

在他看来,《白夜追凶》之所以受到观众喜爱,主要在于这部剧罪案悬疑的外衣之下,以小见大表达出了现代社会的全貌。例如第一起碎尸案的凶手高远,他“狂欢性”杀人变态人格的形

成,是因为患有严重的肾病,无法支付昂贵的治疗费用,长期的痛苦压抑使他痛恨那些“蟑螂人”——身体健康却不积极进取,宅在家混吃等死的人,进而通过极端手段来报复社会。

“它探讨的是自我的挣扎与救赎,是人性的光明与黑暗,更多关注案件背后的社会与人性。”潘粤明说,坏人也有自己的“理想”,好人也有无法自拔的困惑,而这才是真正的现实和生活。

被生活打磨过久的人

《白夜追凶》片名英文为“Hard boiled”,翻译过来是“被煮得过硬的鸡蛋”,也可以理解为“被生活打磨过久的人”。很多人觉得,这片名说的正是潘粤明。潘粤明自己则说:“万事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