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我的最后一本口才书 > 5.思想不够深刻

5.思想不够深刻

书籍,由于大部头,看完很费事,所以每一次阅读,都能够让你记起前面的内容,当你看完一本书,多多少少都有所获。

但是,这对于提高我们深度思考的表达能力,还远远不够。因为

阅读不是结果,怎么把阅读到的内容通过思考输出我们的看法,这才是结果。

现在很多人都标榜自己一年读了多少书,好像一年不读个200本书,就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社会,对不起党和国家似的。

问题是,读过的这些书,有多少东西留在自己的脑海当中,形成自己的思想?我们很容易错把“拥有”书籍,当成已经“学会”书籍。

看书“有效果”的显著特征,就是你合上书本,随便拿起书中的观点论述,你都可以侃侃而谈。你不但能够用书中的例子印证自己这个看法,还能够通过自己现实生活当中的例子,去说明这个观点。

如果你无法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看法,你的表达能力就无法得到显著的提高。

所以看多少书并不是目的,你用什么方法看才是。

那到底要怎么看,才能锻炼自己深度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呢?

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看法

想要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无论你阅读什么样的内容,公众号的文章也好,大部头的书籍也好,你都必须有一种审视的态度,就是把自己当成“审稿人”。

首先,你要懂得识别书中的内容是“事情”还是“思想”。事情,可以是事实,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案例、实验等;而思想,就是观点、结论、看法、评价等等。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小明今天去了小东的家回来后,心情很不好,觉得人生没意思。

这个例子,前者就是发生的事,后者就是表达的思想。

看到这句话,你依然不明所以,因为这句话缺少了把两者联系起来的逻辑结构。

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需要加个为什么,对方就会告诉我们具体的原因,但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去寻找这个逻辑关系。

有些文章,只是描写事情,并没有输出观点,这时你就要发掘其中的思想,比如被我们老师拿来讲课的鲁迅文章,就是属于这一类。作者通过讲述一个故事,以此映射某些现象,从而引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有些文章,只是讲述观点,很少附上具体案例说明,这时我们就要思考,自己周遭到底存不存在可以印证这个观点的事实。

当事情和思想你都找出来了,这时你就要让两者建立逻辑关系,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1)这两者的论证,是否合理?

(2)我能否找到文章以外的例证?

(3)这个观点是否具有普遍性?

例如,锻炼口才对于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很明显,这

是一个观点,也是一个结论。

但直接接受它,是无益于我们深度思考的。这时,你就要把漏掉的“事情”补充回来。想一想,在你的现实生活当中,有没有具体的实例,可以证明这个观点。

如,小丁以前是一个笨嘴笨舌的男生,后来参加演讲训练班,锻炼自己的口才。一年之后,他被举荐为辩论社团的辩手,代表学校参加辩论赛,还赢得第一名。现在他的工作是营销经理,年薪几十万,经常跟老板谈生意,生活如意,口才真的帮了他很多。所以,好的口才,真的可以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好。

如果你找到具体的实例,你就要想一想,让小丁生活变好的原因,有多大程度是跟锻炼口才有关系的,也就是这个结论跟事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

为了印证这个结论的合理性,你可以从书中寻找案例,或者做实验调查,甚至直接找当事人去询问。假如小丁的回答是“锻炼口才真的帮助我很多”,说明你这个“好的口才真的可以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观点,在小丁身上是合理存在的。

那这个观点具有普遍性吗?普遍性,就是普遍合理。这个问题的作用,就是让你思考观点的正反面。一个观点,不可能全部适用,肯定有例外的地方。假如这个观点具备普遍性,也就能从另一方面说明相反观点所占据的比例。

例如你从各种历史人物的评价或不同人物的讲述当中,都发现了口才好会给生活提供很大的帮助这一普遍的现象,那就证明,锻炼好口才,真的会让生活变好。

相反,口才不好就会影响生活变好这个观点的例证,也肯定存在。

否则别人很容易拿个案去反驳你的结论,说谁谁谁口才不好,还不是一样会成功?毕竟普遍性是可以证明观点的可行程度高,而个案则证明观点可行程度低。

所以,想要提高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各个方面都要想到。

这一连串的思考,就是积累意见的过程。一本书里面,通常会有一个大的观点,为了说明这个大的观点,整本书会有很多小观点来辅助证明。

当你遇到每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