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大明手术师——袁崇焕 > 五、官场战场

五、官场战场

加之罪,何患无辞?反正此战的首功跑不了,索性就做个顺水人情,让大家都参与庆功,这样总可以平安无事了吧?

然而,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却大大出乎袁崇焕的意料之外。按照天启帝的意思,让兵部拟一份功劳名册出来,报经内阁和司礼监,然后论功行赏。而司礼监是魏忠贤所控制的,自是不消说了,兵部、内阁的主要成员亦俱是魏党的人。大家都是明白人,如果真要论功行赏,岂能以功绩论?自然是以职务大小、论资排辈一路排下来,魏忠贤作为党首,首功除了他老人家外,还有哪个敢擅居?

不出几日,兵部拟出名单,经内阁批准,共有五千六百九十人受到表彰,其中魏忠贤因“宁锦之捷,全赖厂公调度,功以帷幄”而获头功,刘应坤、纪用功在其次,又有十名宦官复其次,甚至魏忠贤三岁的重孙皆封侯,辽东各将皆以功劳大小封赏不一,袁崇焕则“加衔一级,赏银三十两。”

天启帝还是颇为欣赏袁崇焕的,认为此人虽性情狂狷,行事往往不计后果,但宁远、宁锦两战,足见其谋略,而且宁锦一战,袁崇焕居中调度指挥,明明是首功之臣,何以只加衔一级,赏三十两银子了事?这般封赏的话,何以服众?如若后金再度发难,哪个还愿拼命?

天启帝拿着功劳册,不解地问道:“对袁崇焕这般封赏,怕是有失于偏颇吧?”

魏忠贤笑了一笑,奏道:“以奴才为首功,着实惭愧。不过,对袁崇焕的封赏,应是公允的。”

天启帝皱了皱眉头,问道:“为何?”

“有两件事,请主子明鉴。”魏忠贤道,“其一,宁锦之战前夕,袁崇焕吊丧议和,是否有失国体姑且不议,但是否有损国威呢?是否有通敌之嫌呢?我大明朝开国至今,何时向敌军妥协议和过?即便是出于战略所需,此等事情,也应慎之又慎,岂能不顾后果、影响,草率行之?毛文龙在此前的奏疏中已说得非常明确,东江之役,皆因袁崇焕议和而起,不然的话,皇太极怎么可能腾出手去攻击东江和朝鲜?另,锦州之战打响后,虏兵八万,围攻锦州城,纪用与赵率教一道与敌殊死搏斗,浴血拼杀,袁崇焕可有出援师?”

“他……”天启帝本是想说,他派了满桂、祖大寿率一万人马去了锦州,可转念一想,那一万人确实也没起多大作用。

魏忠贤眼睛一瞟,早已猜中天启帝的心思,立即接话道:“他的确是差了一万人去,可那不是去支援,从战略上讲那是支奇兵,但说白了只是去做做样子。事实也证明,并没对敌军形成任何威胁。主子您想,他这是出于何种心理?奴才以为,此等奸猾之辈,不但不应奖赏,甚至不能再让他留在辽东。”

天启帝本是信任并看好袁崇焕的,但他更加信任魏忠贤,经此一说,也颇觉有理。魏忠贤见天启帝没有反对,又道:“其二嘛,从朝廷的实际情况出发,也经不起他折腾了。主子您想,为了修宁锦防线,朝廷拨了多少银子去,可结果如何呢?敌军一来,各屯各堡尽退于宁锦二城,沿途修建的城堡起到了多少作用?敌军一去,尽数毁之,如若再让袁崇焕经营,再修宁锦防线,朝廷还出得起这些银子吗?”

不管袁崇焕有无异心,天启帝明白,魏忠贤说的是实情,不管外界对魏忠贤如何评价,只有他是实实在在体恤朝廷之艰难,不由喟然道:“是这个理儿。许多人就是不知体恤朝廷之艰难,只知要银子要粮食,不停地索取。罢了,就按这份功劳册所拟的去办吧。”

七月初,朝廷封赏的圣旨抵达山海关,各级将军俱在关内接旨封赏,袁崇焕听到自己居然只加衔一级,赏银三十两时,震惊莫名。

这是怎么了?凡勇猛图敌,敌仇之也就罢了,奋勇立功,众忌之也是在情理之中,可如何能在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之中,将他的功劳一笔勾销,只列于第八十九名?他来辽东不图高官,也不为厚利,那些虚衔或银子,不要也罢,可怎能把他抗敌的功劳抹杀了呢?

未待从京师来的内臣读完圣旨,袁崇焕倏地起身,就往门口走。宣读圣旨的内臣顿时就蒙了,普天之下居然还有敢不听圣旨、不谢皇恩就一走了之的人?

“放肆!”王之臣本不想跟他再起冲突,可众目睽睽之下,作为辽东经略,总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下属不听圣旨,公然亵渎圣恩,低喝道:“你眼里还有皇上吗?”

“是哪个在放肆?”袁崇焕霍地回过身,冷冷地道,“我连官都不想做了,还领什么封赏?”言毕,兀自往外走,众将官看着他走出去,面面相觑。

宣旨的内臣回过神来,朝王之臣问道:“那人便是袁崇焕吗?”

王之臣苦笑道:“正是。”

内臣瞟了眼他出去的背影,阴阳怪气地道:“这就怪不得了。”

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走出大厅时,袁崇焕不由眯了眯眼,然后张开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一回他是真的寒心了,苦心经营,以命相搏,一将功成万骨枯,多少英雄好汉在这片土地上倒下,多少赤胆忠心的将士用血肉之躯,捍卫了大明王朝的尊严,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