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图说民国风云人物:江湖卷 > 苏北流民,发迹上海

苏北流民,发迹上海

顾竹轩,苏北盐城人,名如茂,别号竹轩,生于1885年4月17日。家有兄弟四人,其排行第四,人称“顾四”。由于他的鼻子特别大,上海人给他一个绰号叫“顾四鼻子”。此外他还有一个绰号叫“瘪嘴”。但是,帮会中人通常叫他“四老板”。

顾竹轩的先祖为江苏阜宁西北乡人,与***高级将领***是同宗。清代咸、同年间,顾家举家乘破船流落至盐城梁垛团(今建湖县钟庄乡唐湾村),为人佣耕。

顾竹轩的童年是在贫困中度过的。少年时,他力气大,食量过人,十四五岁时就能背犁拉田。当时苏北饥荒频繁,1902年初,16岁的顾竹轩跟着母亲、兄长顾松茂等人驾小船逃荒到上海谋生。

到上海之后,顾竹轩先落脚在闸北天宝里附近号称“一百间”的地方,靠拉黄包车糊口。

在当时,拉黄包车不是什么好差使,三九日西北风直刺骨头,手脚上生满冻疮;大伏天马路上的柏油被晒

得滚烫,脚上烫起一排水泡。十六七岁的顾竹轩不怕吃苦,终于挺了过来。

顾竹轩为人慷慨仗义,爱打抱不平,在苏北帮黄包车夫中崭露头角。经人介绍,顾竹轩遂拜青帮头目刘登阶为“老头子”。刘登阶,江苏泗阳人,是青帮嘉兴卫帮“大”字辈首领;移居沪上后,一度从政,同时广收门徒,逐渐在

闸北、虹口、曹家渡一带形成盘根错节的势力。

顾竹轩有了帮会靠山,列名“通”字辈后,便顺利进入公共租界巡捕房当华探。租界时代的华探,在外国主子面前是走卒,在市民眼前可是阎王。薪水虽然不高,但油水极大。顾竹轩当华探,不仅大大扩大了社会关系,而且也学到不少尔虞我诈、敲诈勒索的本领。

顾竹轩做巡捕没多长时间,就因为私自放走一名同乡逃犯而被开除。从私放逃犯这个事情,可以看出顾竹轩的为人处世原则:很讲义气,但徇私枉法。这样的人,显然不适合做公务员,因为公务

员掌握公权,最忌讳以权谋私。他最后走上**,而且势力仅次于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三大青帮巨头,与其处世之道是分不开的。

失去了巡捕工作的顾竹轩,只好重操旧业,到一个德国人开的飞星车行拉黄包车。由于顾竹轩力气大,车子拉得既快又稳,加上人缘好,因此接客比别人多。不久,他被德商老板看中,委他代管公司的黄包车出车业务,这比原来做苦力挣来的钱要多几倍。

“一战”爆发后,在沪的欧洲各国商人纷纷回国,顾竹轩用手中多年的积蓄廉价盘下飞星黄包车公司,自己当起了老板。

当时的上海滩上,租界的巡捕、华界的警察盛行撬照会,即借口违反交通规则,将黄包车的牌照没收,再迫使业主花钱去赎回。因顾竹轩曾是巡捕,所以昔日的同行总要给他些面子,这样,他车行的黄包车总能通行无阻。当然,对于华界的地头蛇们,顾竹轩往往也礼数周全。每当闸北的第四区警察署

新署长上任之时,他都送上一辆崭新的黄包车。于是,顾的车行越开越大,成了人力车行业的“大王”。

顾竹轩为人豁达爽朗,很讲江湖义气,经常帮助一起拉车的穷乡亲,无论有钱没钱总是尽力帮助。他曾说:“只要瞧得起我顾四,脱裤子当当也来。”因顾轻财疏义,好为盐阜同乡挣脸面,他在闸北下层盐阜籍地痞流氓中很有地位。因此顾的门徒中尽管有低级的文职官吏、小军官、一般警察、各种商贩等,但人数最多的还是人力车行的行主及众多的人力车夫。

在法租界巡捕房供职20多年并熟悉帮派内幕的薛耕萃在《近代上海的流氓》中称顾为“旧上海最大的人力车霸主”。而从势力范围来看,除闸北是他的大本营外,其势力也渗入了公共租界,门徒多达1万余人。

顾竹轩的手下众多,悍不畏死,比如他就依靠遍布上海的黄包车夫获取信息,打击异己,很多和顾竹轩为敌的帮会分子就是被黄包车

夫拉入小巷然后砍死的……这些情况真伪很难确定,但顾竹轩“黄包车大王”的地位确实不是浪得虚名。

在史料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杜月笙在公共租界内开了一家豪华赌场,可由于地理位置不佳,一直竞争不过另一家老牌的赌场,而且对方有租界工部局发放的赌牌,工部局的外国董事也从中分红,青帮惯用的打砸竞争对手的招数无法使用。****之下,杜月笙找到顾竹轩帮忙。顾竹轩哈哈一笑,说自有办法解决难题。随后,顾竹轩传下话来,上海所有的黄包车夫都不许拉客人去杜月笙竞争对手的赌场。这一招太狠了,当时去赌场的客人大多以黄包车出行为主,有汽车的少之又少,可黄包车夫的集体拒载让这些客人出门赌钱变得极不方便,于是他们纷纷转向了杜月笙的赌场。

就这样,靠着青帮关系和自身混江湖的本事,顾竹轩在上海滩闯出了一番天地,旅居上海的苏北人也送给了他一个雅号—江北大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