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图说民国风云人物:江湖卷 > 一代宗师,侠之大者

一代宗师,侠之大者

随着《叶问》、《一代宗师》、《师父》等描写民国武林电影的热映,人们开始对民国的武林人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在电影中,侠客、宗师们总是飘来飘去,力可断金,这些是真的吗?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真实的民国武林和一代宗师们。

——

自幼好武,遍访名师

因影视剧的关系,大多数人都只知道黄飞鸿、霍元甲等荧幕熟客,但真正懂国术史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清末民初的三大国术宗师:孙禄堂、李景林、李书文。而今天提到这位武学宗师就是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的孙禄堂。

1**0年,也就是清咸丰十年,孙禄堂降生在河北一个普通的人家。正是在这一年,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罪大恶极地洗劫并烧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圆明园,顿时天下大乱。

在乱世之中,平民百姓只求多福,于是,这个刚刚降生的孩子被取名为孙福全,字禄堂。孙禄堂的父亲孙国英生前为正七品文林郎,为人慷慨好义,济危扶贫,解人之难,闻名乡里。

孙禄堂自幼聪慧绝人,性情沉勇雄毅。史载:生而嶷嶷,超绝常儿。5岁时,孙国英就将儿子送到私塾,希望他将来

能够取得功名、光宗耀祖。

就像所有影视小说描写的那样,但凡武林宗师,必定会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孙禄堂也不例外,7岁时,父亲孙国英就因病辞世,留下了孤儿寡母艰难度日。面对窘迫的家境,孙禄堂只得辍学了。从此,中国可能少了一个秀才或进士,但诞生了一位威名赫赫的武学宗师。

因为幼年丧父,孙禄堂怕自己和母亲遭受欺侮,便拜当地的吴姓拳师学习武术,主要有六十四散手、童子功、轻功铁锡碑、暗器等少林武艺。不过,现实中的轻功可不像影视剧里那样踏雪无痕、飞檐走壁,只是通过锻炼使得健步跳跃远胜常人,“铁锡碑”就是通过附着锡瓦铁衣在身上,按程序练功后久而久之脱去重物,练习者的弹跳力和身体协调性大有增长。

就在孙禄堂与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的时候,不幸又降临了。12岁时,孙禄堂的母亲患了重病,无钱医治。年幼的孙禄堂心急如焚,恼恨自己无能,竟然跑到树林里上吊自杀。万幸的是,一位过路的商人发现了他,及时将孙禄堂救了下来。

商人感于孙禄堂身世和孝心,拿出钱来为孙母治病。母亲病愈后,孙禄堂与母亲前往

保定投奔亲友,以做毛笔为生。天资聪颖的孙禄堂,终于在保定踏上了武学殿堂的第一步,而物华天宝的保定,也终于迎来了这位名留青史的宗师。

在做毛笔维持生计的同时,孙禄堂一刻也没有放松对武术的练习。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拜在当地武术名家李魁元的门下,学习形意拳。

据说形意拳是由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创,清初山西武师姬际可于河南少林寺学习“心意把”(少林各种拳法的母拳,也与传说中岳飞的老师周侗有关),又精通六合枪,还偶然得到了岳飞的拳谱。于是以《武穆拳谱》为基,将六合枪入拳形,糅合“心意把”等少林武艺创下心意六合拳,之后开枝散叶,分成不同的地域派系,传至第五代弟子河北李洛能(绰号“神拳李”),得其精要,又稍作改进,并且顺便改了名,河北形意便成了当时盛行的拳法品种。

孙禄堂的师父李魁元,就是李洛能的徒孙。

李魁元在教授孙禄堂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这个徒弟居然是练武的奇才。在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后,怕耽误徒弟的前程,李魁元便将孙禄堂引荐给师父郭云深。

孙禄堂与师爷这一学,就是8年。

由于孙禄堂实在太聪明,郭云深的郭派形意拳只怕还不能满足他,为了让他融会本源的形意拳,郭云深开始带他遍访名师,开始了更深入的学武之路。

郭云深先是与孙禄堂拜访了同属形意拳名家的刘晓兰和宋世荣,两位前辈对孙禄堂也非常喜爱,精心点拨,使其受益匪浅。

不久,孙禄堂又到北京,结识了白西园。白西园是清末宫廷御医,也是李洛能的高徒,在“神拳李”门下,以郭云深武功最高,而宋世荣轻功最好,其中白西园文化水平最高,他整理了一套形意拳谱,送与孙禄堂,并将武医之技相授。

同时,白西园又为孙禄堂引荐了一位武学大家,这个人以制镜为业,江湖人称“眼镜程”。

“眼镜程”程廷华出自八卦掌门下,师承河北董海川。此掌法系董海川云游四方,整理平生武艺所创,传至如今,主要分为尹、梁、程、张、史五派,而程派的创始人,就是这位程廷华。

据载,程廷华八卦掌的特点“屈腿蹚泥,横开直入,拧翻走转,舒展稳健,劲力沉实,刚柔相济,善摆扣步,以推、托、带、领、搬、扣、劈、进见长,螺旋力层出不穷,拧裹劲变化万千”。

过,武林中人最讲究门户之别,虽然程廷华与形意拳的众多名家交好,但拘于传统,自然不会将自家的绝技倾囊相授。

就在这个时候,南方有一武师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