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图说民国风云人物:江湖卷 > 出国比赛,名动海外

出国比赛,名动海外

就在孙禄堂在家乡全力经营蒲阳拳社时,北京爆发了庚子之乱。

当时,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他们以“扶清灭洋”为宗旨,毁铁路、烧教堂、杀洋人和教民。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了放纵的态度,从而招致英、美、法、俄、德、日、意、奥八国的侵略联军攻占了北京。不仅无数义和团成员被屠杀,很多无辜的平民也死于战火之中。

孙禄堂听闻这个消息后,非常不安。他担心传授自己八卦掌绝技的恩师程廷华的安危,不顾京城捕杀义和团的危险,毅然赶赴北京。

来到京城后,孙禄堂得到的却是程廷华的死讯,这位武学高手死在了乱军的洋枪之下。他听周围的人说,程廷华杀了

好多洋人,他使出绝学游身八卦掌时,洋人还以为在变戏法。但是武功再强,终究还是敌不过洋枪洋炮。

区区一双拳脚,究竟如何敌得过列强的火枪?武术是否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意义?孙禄堂陷入了沉思之中。后来,他终于想通了!对于武术的功用,他说:“习此艺者,非欲以艺胜人也。志士仁人养其浩然之气,志之所期,力足赴之,如是而已。”

确立了自己的武学宗旨之后,孙禄堂在教弟子武术时从只讲究技击逐渐转向修身,教学的内容也开始文武兼顾。他的理念是:“开启良知良能、改善身心、完备人格。”

就这样,孙禄堂通过融合修身与

技击,开创了属于自

己的武学体系。

数年后,梁启超在《中国之武士道》中,提出文明之精神,野蛮之体魄,唤醒了国人潜藏的尚武的热血。这与孙禄堂的武学宗旨是不谋而合的。他提出,拳脚固然敌不过枪炮,但要唤醒这片积弱的文明,就必须重振体魄的野性。

虽然程廷华不幸遇难,但孙禄堂没有立即回家,他被一个人留在了北京,这个人就是清廷的肃亲王善耆。

善耆属于满清贵族中的异类,他思想开明,锐意改革,而且从小习武,英武过人,有传闻说,他曾空手夺取过洋人的手枪。

当听说闻名遐迩的武林高手孙禄堂来到了北京,善耆就诚心诚意地将孙禄堂请到了自己的王府,让他教授

自己拳术。

在此期间,善耆深深为孙禄堂的武功和品行所折服,他曾感慨地说:“这个人(指孙禄堂)是圣人的气质,士大夫亦不能及。”

后来,因母亲患病,孙禄堂不得不离京返乡。

回到家乡后,孙禄堂继续在蒲阳拳社授徒传艺,相继教出了孙振川、孙振岱、齐公博、任彦芝、陈守礼,还有之后的朱氏兄弟等,桃李与声名齐满天下。

1907年,时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久闻孙禄堂武功绝伦,特聘他为幕宾,同往东北。当时,孙禄堂主要负责徐世昌的安全保卫工作。相处的时间长了,两人非常投契,徐世昌曾提议让孙禄堂在东北从知县开始,走仕途之路。

这种机会对

很多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但孙禄堂却拒绝了。他说,他的志向与长处在于武术,而非当官。此事之后,徐世昌对他更加钦佩。

一天,俄国及欧洲格斗冠军彼得洛夫途经东北,听说了孙禄堂的大名,要与其比试比试。孙禄堂运用游身八卦掌的绝技,只一招就将彼得洛夫击倒在地,在场的人都为孙禄堂绝伦的技艺所折服。从此,孙禄堂名传海外。

两年之后,孙禄堂随徐世昌回到了北京。次年,他又将全家迁到了北京。此时的孙禄堂,已经有了“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不久,孙禄堂应邀去伦敦参加“世界大力士格斗大赛”,孙禄堂以全胜战绩荣获总冠军,震惊世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