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我妻薄情 > 第153章 大人情谢郎固美,与我何干?

第153章 大人情谢郎固美,与我何干?

黄夫人在平江伯府的一番话, 虽然有些微妙,绝对是扎扎实实的人情。

家世固然重要,名声亦是无价之宝。

孝顺的名声, 哪怕实际上比不了总督爹、县主娘, 只不过是个轻飘飘的名声,谁都必须夸赞她。

这是政治正确。

程氏出贫寒?她孝顺。

程氏只是义女?她孝顺。

程氏其貌不扬?她孝顺。

程丹若在陈老太太跟前做牛做马, 足足五, 终于换来了一层金。

镀金也是金啊。

柳氏里的五分愿意,勉勉强强爬到了七分,堪堪及格。

有一个问题,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聘礼都下了, 她还没见过儿媳『妇』。

可深宫内苑,无召不入,能光明正大进宫的日, 只有正旦冬至, 命『妇』进宫朝贺,或是二月的亲蚕礼。

再不然,只能等丧事了。

目前,太后、太妃都活不错, 柳氏再急,也无计可施。

反倒是谢玄英,他的封赏下来了, 须进宫谢恩。

皇帝对他一向慷慨,这次又是扎实的军功,半点不吝啬,直接升他为京卫指挥司的指挥佥事,正四品。

看起来只是升了半级, 其实不然。

京卫指挥司统辖京城卫,也就是全部的亲军,涵盖亲军二十六卫,也就是不属于五军都督府,直属于皇帝的兵马,还有隶属于五军都督府的三十三卫。

总结:单位很好,前途无量。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金银田庄等财物,这姑且不说,皇帝还给他安排了一个新差事。

去翰林院修《典录》。

《典录》的全称是《夏典录》,于开国初便开始编纂,历经二十余方成,聚集了千来众多文献,前后共计三千余人参与。

随着时间流逝,一些书籍老破碎,新的书籍源源不断出现。因此,每隔几十,就要主持修撰一次,重抄破损的旧书,增添新书。

这当然是一门苦差事,抄必须一字无误,且必须用台阁体。重修《典录》的活儿,一前就开始了,如今已经干七七八八。

此时加入,干几个月,就是一笔极其光鲜的履历。

皇帝厚爱至此,谢玄英当然要谢恩。

那日,他走过九曲桥,绕过回廊,就看见殿外的廊下,程丹若正靠在朱红的廊柱下,低头刺绣,背后,太『液』池的莲花微开,垂柳扬起翠绿的枝条。

湖水波光粼粼,清风四来。

场景很美,谢玄英总觉哪里不对,定定看了两眼。

她似有感,看过来。

四目相对。

程丹若欲言又止。

谢玄英敏锐地察觉到不对劲:这可不像是喜悦期待的样,她一脸为难,该不会反悔吧?

这万万不能。

于是,假装没瞧见她,目不斜视地走进殿内。

皇帝清清嗓,若无其事地离开窗边,蔼地问:“怎么不说两句?定亲了,说两句也无妨。”

谢玄英不动声『色』:“定了亲才要避嫌。”

道理很对,皇帝也不强求,转而问起别的事。

“朕说说谭祥。”

“是。”

谢玄英虽然推辞了皇帝领兵的建议,也始终关着海防,就事论事,论述自己的看法。

皇帝招手,示意上茶,一听一思索。

外头,廊檐下,白云舒展。

程丹若坐回原位,乍看是在绣梅花,实则纳闷。

他跑这么快干什么?婚事不顺利,怕她追问才避之不及?

倒也不必,要是真谈不拢,也就罢了。

又不是非嫁他不可。

不嫁,是不是就不用做扇套了?

程丹若拿起绣棚,对着太阳钻研了一会儿,决定扔一边再说。

手工很好,做久了还是会烦。

*

入伏后,天气一日热过一热。

每天,安乐堂都会接到被送来的中暑宫人,好在吉秋等人已有经验,司『药』的女也学习过如何应对,开『药』的开『药』,敷帕的敷帕,人晕乎乎的进来,却是没出人命。

太监那边,不少人方设法讨了人丹,随备两颗,听说颇有效果,名头都传到了宫外。

贵妃延续了冬季的德政,说服皇帝,令宫人内侍都不必在晌午的日头下做活,到不少称颂。

她还召见了程丹若,夸赞她“勤勉仁善”,格外赏了她三把彩扇。

这可比她原先用的精美太多,扇涂了一层金泥,阳光一照,黄金独有的光晕散开,精巧妍丽。

程丹若十分喜欢,一看是岁寒三友套装,难免腹诽。

事情究竟进展到了什么地步?

答案,由荣安公主揭晓。

事情是这样的:天气热,皇帝疼女儿,决定把她叫进宫小住几日,西苑总比公主府凉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