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这个世界,终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 新闻要到一线去

新闻要到一线去

息公开,他们见到太多媒体曲解他们的意思,所以他们选择隐瞒和拒绝。但实际上,我们的目的恰是厘清各方诉求。在搬迁中,商户为什么不愿意搬?主要是因为搬迁款给得不满意,但这笔款项商场又认为不该自己出,应该政府出,政府却认为这是市场行为,不能过分干预,只能指导。各方都有合理考虑,一个优秀的记者应该去深入了解各方诉求。

对于新闻一线报道,大部分新闻人都是出于本能的冲动,那一刻没有理性的思考。像是看到喜欢的人就分泌荷尔蒙,看到刺激的东西就分泌肾上腺素一样,冲到一线采访也是一种冲动因子的分泌。

“你们这下大雨还来实地采访,其他记者也就是等着我们发通稿就好,最多交通台熟路地打个电话问问情况,你们还是很棒的!”

这是2016年“北京7·20”特大暴雨,采访相关部门领导时,他对我说的话。这番话令我如遭当头一棒,连党宣同志都认为好记者要到一线去,可很多记者同行却早就没了那份激情,走流程、装样子,让“对手”都不尊重记者。在如此重大的新闻事件面前,如果我们记者都没有激情,我们又怎能监督政府职责,推动社会进步呢?

2016年7月19日,北京气象台预计,傍晚会下暴雨,雨量不亚于4年前的“北京7·21暴雨”。消息传来,台里立刻做出反应,派出了5路记者,到北京各个地点进行直播,大家开始“等雨来”。可这期间,雨量一直不大,大概播了2小时,雨实在下不来,只好作罢。但令大家开心的是,我们的直播数据流突破50万,是频率联合网络新闻直播以来最高的人数纪录。

7月20日早6点,我高烧不退,随即开车去医院治疗,就怕万一下暴雨肯定是要到现场报道的。车刚开出家,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地落下来了,刚开始还是正常的大雨,等快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是暴雨级别了,天也越来越黑。

果不其然,8点多,频道打来电话要我去直播暴雨。接到通知的我也顾不上发烧的身体,反而有种莫名的兴奋,也许这就是新闻人与生俱来的新闻冲动。

大学时我曾重点分析过“北京7·21暴雨”事件,所以更想亲眼看看4年以后,暴雨再次来袭,京城会是什么表现。

雨越下越大,路上的车并不是很多,但全都开着大灯、雾灯和双闪,这些安全驾驶方法不知道是不是从“7·21暴雨”中学来的,但作为工作日的早高峰入城方向,车流量明显减少,证明民众还是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识。

路上的积水很多,车辆驶过会溅起一两米高的水花,行人全部穿着拖鞋,还有一些人用塑料袋包着鞋子在路上走,这样的细节像极了“7·21暴雨”的报道画面,让我不禁开始有些担心,如果雨量持续,会不会再次造成“7·21”的悲剧呢?那年的北京暴雨可是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啊!

暴雨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交通,所以根据安排,我来到了北京火车站。火车站情况相当复杂,人员流动也很大。一开始我的计划是,车上挂好条幅,通过广播告知,在火车站设立一个服务站,帮助大家解决一些问题,也可以在车里休息,吹吹热风。可到达火车站后,才发现行不通,风雨太大,条幅根本挂不住。而且自己还有采访任务,一个人也没办法兼顾两头,最后只好放弃,被大风刮走的条幅也就变成了自己“到此一游”的见证。

随后我想进入火车站里面采访,和一位在车站工作的朋友沟通后得知,因为滞留旅客比较多,站内秩序可能比较混乱,现在对记者采访是比较谨慎的,我不能随便进去,必须和党宣处联系,批准后才可进入。

对这样的回复我早已见怪不怪,大量的单位仍对记者采访高度警惕,认为封锁隐瞒重大事件是第一要务,殊不知信息公开透明才是应对事件的首要原则。民众只有对信息充分了解,才能对政府机关产生信任。但可怕的是,媒体人竟然也已见怪不怪,甚至习以为常,多少人因为进不去就不进了,甚至连现场都懒得去了,拿几篇通稿一发就天下太平,这样的新闻人做得还有什么意思呢?

与车站党宣处的几番交涉都以失败告终,最终还是因为私人关系,我才进入站内,但必须通过党宣口径来进行报

道。进站后我被党宣的同志领到了四楼党宣办公室,他们交给我一份通稿,告诉我这就是站内的情况。

我拍了张通稿照片,并让相关人员录了一段提醒,照流程,采访就结束了,只要把我送出站外就万事大吉。可我还忍不住想去看看站内的情况,就中途借口有事,支开了党宣负责同志,因为心里实在想去看看:到底站内秩序有多混乱?又是哪里出了问题?

躲开党宣同志的视线,我赶紧上到二楼候车室,看到乌泱乌泱的人群,连平时因为菜价太贵门可罗雀的火车站餐厅都是人满为患,候车厅所有的椅子都被占据,走道上也坐满了人,只留了一条狭小的通道,很多人把行李箱打开摊在地上,很多人抱着孩子在吃东西。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心里开始打鼓:难道说晚点的车辆不止通稿中写的那些?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