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百岁福 > 时间没有忘记 ——记烈士高庆珂及他的家庭

时间没有忘记 ——记烈士高庆珂及他的家庭

人物简介:高庆珂,杨寨村人,淄川师范毕业。1937年参加革命,化名丁柱。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秋壮烈牺牲,年仅25岁,时任大众日报社经理部长。

高庆珂烈士已去世71周年,漫漫长河,烈士曾经有长达43年的时间杳无音信、下落不明。1985年,大众日报社召开报史座谈会。座谈会期间,曾任大众日报社经理部主任的李辛夫同志提出,丁柱同志于1942年秋牺牲,由于当时抗战形势严酷,只能匆匆安葬,也无法通知家人,目前当地政府和他的家人是否已经知道此事?随后,大众日报社领导对此事十分重视,成立了“丁柱同志调查组”,经过调查组细致严密的调查,确认丁柱烈士正是家住淄川杨寨村的高庆珂。1986年7月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丁柱”原名“高庆珂”同志为烈士。2012年7月31日大众日报刊登文章《寻找烈士丁柱》,文章细致详尽地介绍了高庆珂烈士的追认起因、过程和结果。虽然因各种原因烈士被尘封了近半个世纪,可当层层迷雾拨开,我们发现烈士仅25岁的生命并未被遗忘,无论是生前战友的深切怀念还是白发妻子的执着等待,烈士激荡悲壮的一生逐渐被岁月打磨得愈加鲜亮。

勤学能干的好后生

走进高义长位于杨寨村临街的家,一副书写着“高庆珂烈士于抗日战争中光荣牺牲,特此证明”的牌匾格外显眼。虽然没有见过二叔,在高义长的记忆里却常听村里老人叨念“庆珂学习成绩好,能吃苦,人长得文质彬彬,是咱们三里五村数得着的好后生啊”。时隔多年,说起二叔高庆珂,高义长的心里已经没有多少波澜,倒是谈及二婶厐玉凤对二叔一生的守候,他眼里却湿润了。

“我四岁时过继给二婶,小时候经常见她在佛像前祷告盼着二叔能早日回来,她一直相信他还活着。”在高义长的记忆里,婶娘每顿饭都为二叔摆上一副碗筷,有好吃的甚至要拨拉到二叔碗里。“庆珂是出去干正事,一定会回来的。”奶奶去世前劝婶娘改嫁,婶娘如此回答。“你二叔是个正人君子,人长得也英俊,知书明理,对俺也很好,俺打心里愿意嫁给他。”在婶娘不断的追忆中,高义长几乎能够描绘出二叔的模样和性情,虽然二叔和二婶结婚仅一个多月就离家参加革命,从此再未相见,婶娘对二叔的印象却越来越清晰,仿佛她的夫君并没有离开。

大众日报的一段文字是这样描述当年的政治教导员兼党总支书记,经理部部长丁柱:“.....丁柱同志很注重形势教育,经常给工人同志们作报告,讲国际形势,讲苏德战场、国内抗战形势,讲得很生动很具体,他作报告时工人们连一个打瞌睡的都没有,深受工人同志们的爱戴。”

43年的等待却已阴阳相隔

高庆珂烈士牺牲时淄川一带还处于日伪占领区,对内对外控制很严,又因当时形势残酷,烈士的身份迟迟不能落实。而在家乡的妻子厐玉凤却一直痴情等待,当1986年山东省政府追认高庆珂为烈士时,这位苦等43年的烈士遗孀已是69岁的白发老妇。当大众日报社“丁柱同志调查组”的同志将烈士证明颁给厐玉凤时,老人一下子蹲坐在板凳上,久久,她的呐喊撕裂着在场每个人的心:没想到,这么多年我等来的就是一张“纸”啊.....刹那间,老人眼泪纵横,这样的结果她并不甘心。

高庆珂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后,发给其家属《革命烈士证明书》,享受烈属待遇。至此,厐玉凤老人才享受到了正常的优待,每月25元的抚恤金。可老人不愿意给政府添麻烦,遇到困难都尽量自己解决,也从未花过国家一分钱的医药费。“咱是烈士家庭,不能给党和国家抹黑。”婶娘的话,如警钟一样时刻提醒着高义长。同时,婶娘洁身自爱的精神也感染着他,他一辈子都谨慎从事、低调做人。

事婶娘如亲娘

看着弟妹如此痴心等待二弟,高庆珂的大哥高庆宗实在不忍,便决定把大儿子高义长过继给厐玉凤。侄子的到来仿佛点亮了厐玉凤心中的一盏灯,她尽心竭力地抚养义长。1960年闹饥荒,厐玉凤把她到处捡拾来的菜叶、地瓜干等和成糊子留给侄子吃,自己却因吃不上饭全身浮肿。除了白天下地劳动,她挑灯结网、织布,到集市上换点钱供侄子上学。

多年的相依为命,使得高义长深知婶娘生活的艰辛,因此他格外孝敬婶娘。1964年,厐玉凤老人胃部大面积溃疡,不得已借了公社300元钱做手术,切除了2/3个胃。那年,高义长高中辍学,为了偿还债务他每天清晨4点去外地带豆子到集市上卖,结婚后,妻子为了贴补家用,拉着粪车到处清扫厕所。为了及时让婶娘吃上营养品,高义长养了几只鸡,保证她每天吃上一颗鸡蛋。慢慢地,在侄子侄媳的悉心照料下,厐玉凤老人胖了起来,身体也越来越健康。不仅如此,在高义长夫妇的带动下,孙子孙媳对老人也十分孝敬,去世前一个月,厐玉凤老人已卧床不起,两个孙媳侍孝床前,喂水喂饭、擦洗身体等,从未让老人感到一丝难过。2004年,85岁高龄的厐玉凤老人在儿孙的孝顺下寿终正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