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百岁福 > 在希望的田野上建功立业

在希望的田野上建功立业

在希望的田野上建功立业

——读李奎封同志《土地记忆》有感

王立志

近日,有幸拜读了桓台县原县长、淄博市原农业局局长、市*****秘书长李奎封同志的大作《土地记忆》一书,感触颇多,受益匪浅。这是李奎封同志历时20个春秋、费尽心血,九易其稿、书写的一部60多万字的鸿篇巨制。该书以鲜明的主题,新颖的文体,朴实的语言、清晰的脉络,细腻深沉而又饱含情感的笔触,客观真实而又系统具体地记述了李奎封同志自幼与土地结缘,在土地上辛勤耕耘,与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非凡历程,记述了他在希望的田野上博弈奋斗,执着追求,建功立业所取得的重大大成就。所以,这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很强的好作品。

读者初步接触这本厚厚的大作,可能首先要问这是一本什么书?从图书分类来看,它可称得上是李奎封同志自传体的纪实文集。使人印象最深的,首先是一部历史书,是一部秉笔直书的历史。它既真实详细地记述了李奎封个人的成长史和事业发展史。又记述了自新中国建立至上世纪90年代初,桓台县的农业发展史。它虽然所写的是一个区县、一个局部农村、农业、农民发展变化的历史和现状,但它谈及的内容却反映了广阔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修史的角度看,李奎封的大作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做到了“不隐恶、不溢美”,尊重历史,依据史实,秉笔直书。书中既如实记述了解放初期广大贫苦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土地改革分得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自愿结合,组织互助组、合作社,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生活逐步改善。但正当人们满怀希望憧憬更加美好生活的时候,由于左的思想滋长和泛滥,特别是到1958年以后,从上到下开展***、大炼钢铁、大办人民公社,大放高产卫星,大兵团作战,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加上1959年到1962年的******,天灾人祸更加使得民不聊生,甚至出现饿死人的悲惨情况。对于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有如实的记述和反映。

该书内容丰富充实,很有说服力。如作者通过“一夜春风”“庆云的春天”等章节,生动地记述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生命危险,签订了大包干的契约,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岗村的农民实行大包干,像一股和煦的春风吹遍了华夏大地,迅速推广。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国农村和农业改革拉开了序幕。

李奎封同志不仅是这部史书的撰写者,也是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甚至是新的历史的创造者。特别是桓台建成江北第一个吨粮县,创造了新的历史,又是其亲自指挥的。所以他写起来就得心应手顺理成章了。使人读后感到事实充分,内容丰富、有理有据,朴实自然,令人心悦诚服。

读过“土地记忆”一书后,给人第二个深刻印象是,感到该书是一部记述人生有梦、执着追求、攻坚克难、业有所成,催人奋发进取的励志书。

李奎封出生在一个祖祖辈辈在土地上谋生的农民家庭。自幼命运多舛,成长之路坎坷不平。在刚刚三岁时,父母在十分不情愿的情况下将自己过继给了本家的六伯,用三岁娃换的三亩涝洼地。后来因受不了六伯“家法”,又被母亲强要了回来。在七岁父亲送其上学,老师给起了个李奎封的名字,其父说一名两字就有四”土”字,这孩子注定一辈子要同土地打交道了。老师说“土生万物”,说不定这孩子能在土地上作出一篇大文章呢!不幸被父亲和老师言中,李奎封一生始终在土地上大做文章,所以他戏称是个“土命的孩子”。

青少年时期的李奎封就很有理想和志气,加之天资聪明,刻苦好学,进步很快,在中小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966年取得了“老三届”高中毕业证书。正积极准备高考,开始了“**”十年动乱,各类学校停课闹革命,高校停止招生,李奎封的大学梦断,只得另谋出路。

读书不成,回家务农,有幸进县木器厂当了一名学徒工,学了一手出色的木工手艺。业余时间帮人打一些木制家具,受到好评。后来在家开起了木工铺,成了当地稍有名气的“李木匠”。

由于在外干木工活结交了不少朋友,凭借这些关系帮生产队成立了施工队,增加了经济收入。群众称他为生产队载了摇钱树,还当了18天的生产队长。但好景不长,造人诬告,断了财路。一气之下去了东北闯关东。在长白山深山老林中建筑工地干木工,在东北历尽艰险,身患重病,几乎命丧关外,不得不重返故乡。

1977年,国家决定恢复高考,又激起了李奎封上大学求知的强烈愿望并得到家人的支持。在经过短时间复习准备,考入了山东农业学院(后改为山东农业大学)。这时他已年逾30岁,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上有父母下有老婆孩子,拖家带口,可见其四年大学之路多么艰辛。但他迎难而上,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