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百岁福 > 承千年孝道 守一点明光

承千年孝道 守一点明光

承千年孝道守一点明光

------------记“灯王”张锡光侍母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人小传

张锡光,1946年生于辽宁盖县。痴迷藏灯,收藏原始社会末期到近代四千多年各时代灯盏千余件,国内少有,被誉为“灯王”。事母甚孝。

曾任淄博市体育总会秘书长,淄博市体育馆馆长等职。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收藏家协会会员,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莱芜市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

————————————————

在张店区最南边的南定镇有个四砂,去那的公交只有一趟3路车,交通不便。可有个人却每天都一大早就乘车去四砂,中午再回来,一连三四年,风雨不误。这个人就是张锡光。

铁杆乘客

张锡光每天早晨5点就起床,6点从市中心医院宿舍出来,坐122路公交到总站,再换乘3路车到四砂。天天如此,公交车上的司机乘务员和乘客都认识他了。大家知道了他侍奉老母亲的事情以后,都很敬佩。下车时总不忘嘱咐两句,也祝老母亲身体健康,平安吉祥。乘务员开玩笑说,“你是我们的铁杆乘客啊,天天都是坐头班车。”有时候他从四砂回来,就又笑说,下班了?

2006年开始,老母亲行动不便,脑子有时候糊涂,独立生活有了困难。张锡光和妹妹经常回家探望,也接到张店的家里来住了半年,老人还是舍不得自己的老窝,执意要回去住。2008年2月,爱抽烟的老母亲不小心引燃了被子,连吓再磕碰,住了院。从那开始,张锡光就每天往返张店与四砂之间,雷打不动。

2009年冬天,雪特别大,好几次公交车都不能按时到,张锡光就踩着厚厚的大雪走到公交总站等3路车。

迎春花儿黄,心儿多爽朗。侍母怎么样,大雪是考场。

今冬特别长,风雪一场场。首踏脚窝窝,个个是印章。

巧手孝子

老母亲89岁了,三四年没有吃过一次药,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张锡光的细心照料。他根据母亲的饮食特点,在一日三餐上花了好多心思。他按照营养和易吸收的原则,给母亲指定了饮食标准。

母亲从八岁开始跟着大人吸烟,一吸就是八十年,按她自己的话说,没有饭吃可以,没有烟抽不行。要保证老人家有烟抽。第二,必须保证有糖。老人吃饭喝水必须放糖,一周得吃一斤。第三,一天俩鸡蛋。早晚各一个,蒸成鸡蛋糕,放上酱油香油当菜吃。第四,一天一瓶饮料。豆浆,果汁或者奶。其他的,还有睡前两粒钙丸,早晨一粒果维。主食是豆沙包、小包、水饺和米饭。副食是香蕉、胡萝卜和芋头,以防便秘。秋冬每天加上一块固元膏,或者巧克力和奶糖。夏天是红枣大米杂粮稀饭,冬天多喝骨头汤、鸡汤。

这么丰富多样又适宜养生的饮食,一方面是得力于在医院上班的妻子的建议,一方面也是张锡光自己多看多学。60多的一个大男人,要做这些麻烦的汤和面食,还是有难度的。大概也是心诚则灵,花样繁多的饮食大多是他自己制作,从开始的摸索试验,到后来的得心应手,他还练就了一双厨艺巧手。

牛奶合面甜又香,红豆沙馅里面藏。五谷杂粮熬稀饭,各种营养齐又强。

身体健康重食补,老母饮食巧部署。上午时间紧又忙,心却踏实又舒服。

侍母诗屋

2010年2月,张锡光萌生了写诗的想法。就是在原来日记和食谱的基础上,如有什么特别感想,就写成诗,用毛笔写好贴在母亲居室的墙上。开始的时候,他还有点不顺手,觉得自己写的不像诗,后来一想,真实的东西就是美的,老母亲识文断字,看了以后很高兴,也就自然了。一方面是自娱,一方面也是自勉。老母年近九十,能到目前的程度十分不易。要维持要提高,好上加好,也是有挑战的。

至今张锡光已有百余篇诗作,老母的屋子里满满贴了一墙。四砂的孙海林老师欣然写了“侍母诗屋”四个字。称赞他说,老娘尚在多多福,孝母功绩代代颂。

恪守?守护

亲情、友情是生命中的一盏明灯。巴金的这句话被张锡光老师放在了《锡光藏灯》的扉页上。

张老师是很健壮的人,这也许是因为他早年是从事体育工作的人。他并不像其他很多知名人士一样委婉含蓄,煞有介事。问及他孝敬的原因,也并不生发引申,认为完全是应该的。我又问他,老母亲对你小时候的教育有什么特别的吗,有没有岳母刺字孟母择邻那样的故事。张老师说,没有,我的母亲和其他的母亲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

张老师说,在侍候母亲的这几年里,我没有失去什么,反而得到了很多。零七年我是重度脂肪肝,今年再查,正常了。这也许就是老天给我的肯定吧。很多认识我的人都说,应该向你学习。我说孝敬老人是咱子女应该做的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