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那些准到没话说的心理效应 > 新信息的重大影响——近因效应

新信息的重大影响——近因效应

小林是个相貌平平的毕业生,他去参加一个单位的面试。进考场后,考官只是轻描淡写地问了他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哪个地方的人等几个问题后,就说面试结束了。正当他要离开考场时,主考官叫住他,问:“你已回答了我们所提出的问题,评委觉得不怎么样,你对此怎么看?”

小林立刻回答:“你们并没有提出可以反映我的水平的问题,所以,你们也并没有真正地了解我。”

考官点点头说:“好,面试结束了,你出去等通知吧。”

结果是录取通知书如期而至,那为什么小林会在面试的最后关头扭转局势呢?这就要归功于心理学上的“近因效应”了。

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的现象。也指的是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

小林虽然在面试的过程中表现平平,但是他在考官提出的最后那个问题

的回答上却展露出自信勇敢的优点,给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得到了录取通知书。

近因效应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你和你的室友一向关系不错,但在毕业之际却因为某件事情而闹翻了,多年以后,当你回忆起这个室友的时候,可能首先回忆起来的便是你们最后一次闹翻时的情景。同样的道理,你对某个朋友一向很好,很照顾,可某天你只做了一件对他不利的事情,他很容易推翻以前你对他的种种好意,和你产生芥蒂。

心理学家学者洛钦斯在完成首因效应的实验后,又用同样的方法对近因效应进行了研究。唯一不同的是:他把实验方式改成在向两组被试者介绍完第一部分后,插入其他作业,如做一些数字演算、听历史故事之类不相干的事,之后再介绍第二部分。

实验结果表明,两个组的被试者,都是第二部分的材料留下的印象深刻,从中很明显就可以看出近因效应的存在。

于是洛钦斯认为,

在关于某人的两种信息连续被人感知时,人们总倾向于相信前一种信息,并对其印象较深,即此时起作用的是首因效应;而在关于某人的两种信息断续被人感知时,起作用的则是近因效应。

研究调查表明,人与人在交往初期,彼此还不熟悉的时候,首因效应的影响和作用就比较明显,然而当人们熟络了以后,近因效应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一对成婚不久的夫妇,在谈恋爱期间男方对女方百般殷勤,呵护备至,百依百顺,一有时间就陪在她身边,也十分浪漫,同时女方对男方也是温柔有加。然而两人结婚后,每天的生活要涉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事情,丈夫不再像以前那般殷勤,忙于工作也就渐渐地忽略了妻子,而妻子也开始抱怨丈夫工作忙没时间陪她,最终,夫妻俩没完没了地争吵起来。

至此,妻子觉得丈夫一点都不浪漫,丈夫也不觉得妻子温柔,吵架的时候两人以前的所有的好全都被抹杀,这就是近因效应

的弊端。

类似的事情还有许多,因为近因效应主要在熟悉的人之间起作用。

在经常接触、长期共事的人之间,彼此之间往往都将对方的最后一次印象作为认识与评价的依据,并常常使彼此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现实生活中的友谊破裂、夫妻反目、恋人分手,合伙人散伙等无一不是如此。

近因效应会让我们仅仅根据人的一时一事去评价一个人或人际关系,妨碍我们客观地看待人和事物,造成一叶障目的现象,影响了我们对人和事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和判断。

所以,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为了避免受到近因效应的不良影响,可以给自己一段冷静的时间,一个冷静的空间,等到心平气和时再做判断。

当然,近因效应应用合理也能够产生许多优势,比如当我们去饭店吃饭的时候,点了丰盛的酒水菜肴,酒足饭饱、快要结账的时候,这时饭店老板吩咐服务员免费送上一盘水果,吃水果时

您就会感到很愉快,下次就可能再来这家饭店。

到市场去买东西,比如买糖果之类小粒儿的散装物品,讨价还价时双方毫不客气,但在谈定价格、称好分量时,商贩随手给你添上几颗,让秤杆翘得高高的,让你感到额外的满足,将之前讨价还价的不悦一扫而光。

美国某职业篮球队的一个主力队员,因为其队友在关键时刻犯下了不该犯的错误,气得当时就把球拿过来往地上摔,然而在比赛之后,他还是拍了拍那位队友的肩膀说:“不要难过,你很努力了,一起加油。”如此一来,无形之中就化解了一场潜在的矛盾。

不光是比赛,近因效应还在许多地方用到,比如老师批评学生,最后加上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感到不足努力上进。家长教育孩子其实也是一样的,在批评以后不妨说一句,“乖,摸摸头”,给孩子关心和鼓励。

近因效应几乎无处不在,所以合理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