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那些准到没话说的心理效应 > 遵从你内心的选择——乐队花车效应

遵从你内心的选择——乐队花车效应

一般情况下,人在做选择的时候,喜欢遵循约定俗成的观点,或是站在大多数人的一边。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随大流”。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他们在某高校举办了一次特殊的活动,并对学生们说他们请来了德国著名化学家向他们展示他发明的某种挥发性液体。

于是,长满了大胡子、戴着墨镜的德国化学家便拿着一个棕色的药剂瓶,用沙哑的声音对坐在阶梯教室里的学生们说道:“我最近研发出了一种全新的易挥发液体,它具有独特的味道,我想测试一下液体挥发的效率,所以现在我要将药剂瓶打开,你们如果闻到了特殊的气味就请举手,我需要计时。”这位化学家说完以后就打开了密封的瓶塞,让透明的液体挥发……

不一会儿,后排的同学,中排的同学和前排的同学们都依次举起了手。不到两分钟,全体同学举起了手。

这位化学家见到这番情形以后

,神秘地笑了笑,转而将自己脸上的大胡子和墨镜摘了下来,就在他摘掉胡子和墨镜以后,教室里的学生们纷纷愣住了,原来这位德国的化学家其实是学校里的德语老师。

德语老师摇了摇瓶子里的液体笑着说:“我这里装的是无色无味的蒸馏水,你们根本就不可能闻到特殊的气味。”

这个实验充分地反映出了学生的“随大流”心理,也许本来没有闻到什么特殊气味,但是从第一个学生举手开始,就逐渐有了第二个、第三个……越来越多的学生举手也就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学生跟随,于是到最后全部的学生都举起了手。

“随大流”,就是我们所说的从众效应,根据英语翻译也叫“乐队花车效应”。在西方国家的大游行中,参加者只要跳上了搭载乐队的花车,就能够轻松地享受游行中的音乐。

当然“随大流”不见得就是一种盲目的从众行为,它也有一些好处。也就是说如果随大流可

能对人们无害,反而有益处。

比如说,去百货商场买衣服时,我们往往倾向于买销量最好的衣服。去餐厅吃饭时,我们也会挑食客最多的餐厅,而在电影院准备看电影时,我们同样会挑票房最好的电影。就连现在最普及的网购,也会点选销量排行,去购买销量高评价多的产品。

因为,这样做能够省去选择困难症带来的困惑,省时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大多商家也正是利用广大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来打促销,进而使得销量大增的。就比如某一家新的蛋糕店开业,店家找了很多朋友,装作顾客在那里挑选各种蛋糕,路边行人看到后,会产生“这家店的顾客这么多,蛋糕一定很好吃”的念头,纷纷光顾生意。持续两周后,蛋糕店的顾客越来越多,便不用原来那些人再装作顾客生意也一直很红火。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不能过于盲目地随大流,比如“路边李苦”的故事。魏晋时的王戎,

看到众人都去采摘路边的李子,只有他站在后面不为所动,结果证明李子确实是苦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就是一个懂得摆脱盲目从众的人。

小泽征尔在某次欧洲音乐大赛的决赛中忽然发现评委给他的乐谱有不和谐的地方,本来他以为是演奏者演奏错了,于是停下来让演奏者再度演奏了一次,却发现依然不对。

于是,他向在场的音乐界权威人士反映了这个问题,然而这几百个权威人士都称乐谱没有问题,说是小泽自己的错觉。小泽此时也不免对自己的判断有了几丝怀疑。然而一番考虑,他还是尊重了内心的选择,顶住压力坚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喊出一句:“不,乐谱一定错了。”

让人没想到的是,他的话音刚落,评判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评委们特意设置了这么一个“圈套”,就是想要看看

指挥家们在发现了错误而又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是否还能不盲从权威,坚持自己心中的判断!

不随大流,不盲从,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开拓创新的前提!敢于不盲从权威,不盲从已有的条条框框;敢于打破质疑,遵从内心的选择的人,是容易成功的人,是能够引领社会发展的人。

所以,在决定一件事情时,我们首先尽可能多地收集资料,在对这件事情有了全面的了解后再在这个基础上作决定,听从自己的心底深处的判断,切勿人云亦云,懂得理智地摆脱从众效应的弊端。

当然,我们也有可能因为个人认识的不足,而对别人善意的提醒视而不见,所以说凡事都“随大流”或“逆大流”都不是正确的认知。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吸取错误所带来的经验教训,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然后就能够让自己的判断更加正确,这才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最高境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