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那些准到没话说的心理效应 >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很难做好——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很难做好——不值得定律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做了某件事情,但过后却会发现不去做反而比做了要好。也就是说,你花费了很大的工夫做的事情却不能叫好,甚至很糟糕,所以也就有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感慨。

伦纳德·伯恩斯坦是世界著名的指挥家,但他最喜欢和向往的事情却是作曲。

伯恩斯坦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劳伦斯,年轻时和美国最有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柯普兰学习作曲,外加学习指挥。他极具创作天赋,年纪轻轻便已经写出了一系列不同凡响的作品。

可就在伯恩斯坦在作曲方面一发而不可收的时候,他的指挥才能被当时纽约爱乐乐团指挥发现,力荐他担任纽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而伯恩斯坦也因此一举成名,在随后近三十年的指挥生涯中,伯恩斯坦几乎成了纽约爱乐乐团的名片。

但人们不知道的是,在这位大指挥家的内心深处,他更热衷于作曲。闲暇时间他总要找一段时间把自己关在屋子

里写曲子,虽然创作的欲望不时地撞击和折磨着他,但作曲方面的活力和灵感却再也回不到他的身边了……除了偶尔闪现的灵光外,伯恩斯坦得到最多的却是深深的失望与苦恼,他对音乐的才思好像一下子枯竭了。

“我喜欢创作,可我却在做指挥。”他在舞台上无数次接受掌声和鲜花时,内心的隐痛和遗憾却一直折磨着他。

对于伯恩斯坦来说,他是出色的,但并不成功,因为他的大半辈子都活在苦恼和矛盾之中,甚至在弥留之际还带着深深的遗憾。

“不值得定律”是一种心理效应,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人从主观上认定某件事是不值得做的,那么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就不会全力以赴地去把它做好,即便做好了,他也不会觉得有成就。所以,伯恩斯坦留给大众的思考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

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激发我们的奋斗精神,也才可以心安理得。

这也是不值得

定律给予我们个人的启示,别看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要是能够做好一件事,人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美国著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之所以能闻名全美国,甚至在全世界的主持界都占一席之地,就是因为他深知这个道理。

沃尔特·克朗凯特很小的时候就对新闻感兴趣,十四岁时,他当上了校报《校园新闻》的小记者。每个周五,学校会请休斯敦一家日报社的新闻编辑弗雷德·伯尼先生来给他与其他的小记者讲授一个小时的新闻课程,并指导校报的编辑工作。

有一次,克朗凯特被安排写一篇关于学校田径教练卡普·哈丁的文章。可是,那天恰好他一个好朋友过生日,他必须去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为了赶时间,他胡乱对付了一篇稿子交了上去。

第二天,克朗凯特便被弗雷德叫到办公室。弗雷德很生气地说:“克朗凯特,你的文章糟糕极了,简直就不是一篇采访稿件,该问的没问,该写的没

写,你甚至连被采访者是干什么的都没弄清。克朗凯特,你应该记住,如果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就得将它做好。”

从此以后,克朗凯特将“如果有什么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句话一直鞭策了他七十多年,也让他享誉美国、闻名世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没法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尺度去做,于是好多人为到底该怎么取舍而自寻烦恼,就像那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某个木匠帮助工头盖最后一栋房子,因为离开心切没有好好盖房子,到最后才被告知这是工头对他多年来兢兢业业的奖励。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他悔不当初,原本该好好做的事情,他没有做好。

于是我们便可得出:“站好最后一班岗”“在其位谋其政”“做就要做好”等结论。

在现实中若是碰到“不值得做的事情”的时候还需要认真考虑下,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不值得做的事情,如

果是,就果断放弃,如果不是,就算不喜欢,也需要调节自己的心态,把它当作值得做的事去做,否则势必会成为我们的负担,长期下去将使我们心情压抑,甚至身心疲惫。

那么,什么样的事值得去做呢?一般而言,摆脱“不值得定律”可以参考以下三个因素:

个人价值观。每一个人都有着符合自己标准的价值观,无论是想要管理国家还是只想当一个厨师。但只有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人们才会满怀激情地去做;

自我个性。性格是上天赋予人类最独特的礼物,每一个人的性格也都有着或细微或巨大的差距。一个内向的人,肯定没有办法从事社交方面的工作,所以在这方面的选择上,自我个性的力量就会凸显,也是人们必须要遵从的范畴;

现实处境。如果工作或要做的事情与个人价值观或者个性冲突太大,但现实又让人无法抛弃这份工作。那只能学会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于现实的处境,将不值得定律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