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三国之最风流 > 39 班底

39 班底

范绳被押走后,文太守没了议事的心情。

各方面的事也议得差不多了,诸人识趣地告辞离去。

依照官职高低,郡丞费畅先出了堂,继而是五官椽韩亮郡主簿王兰计吏郭图等人,荀贞保持谦虚的作风,落在最后一位。荀攸戏志才乐进等人随在他的身后。

在堂门口穿上鞋子,荀贞与诸人往外走去。

久在堂内,骤出堂外,迎上灿烂的阳光,荀攸眯了下眼。

戏志才伸个懒腰,笑道:这好几天了,都没好好睡个觉,方才在堂上,我差点都睡着了

这几天与贼兵交战,城中人心不稳,你家娘子也不知怎么担惊受怕呢今贼兵已退,善后的诸项事宜也都已安排下去,可以轻松一下了。志才,等会儿出了府门,你赶紧归家去,好好抚慰抚慰你家娘子。

戏志才本是xg情中人,闻言不推脱,应道:好

快走到院门时,荀贞回了下头,本是想再向留在堂上的文太守行个礼,却发现文太守呆呆地跪坐在席上,眼神涣散地望着院中初生嫩叶的高树。他本就瘦小,这会儿从院门口看去,中间隔了一段距离,越发短小干瘦了,独坐空旷冥暗的堂上,给人一种萧瑟之感。

荀攸轻声说道:府君这次怕是难逃朝廷的罪责了。

这次太平道起义声势浩大,几乎遍及帝国全境,遭乱的不止颍川一郡。

文太守初上任本郡不久,对地方尚不太熟悉,郡中道众作乱或许还可以此为借口来推脱些责任,把一些责任推到他的前任前前任身上,但是范绳呢他拒绝了钟繇劝他捕拿范绳的建议,这显然是他昏聩失察,是他的罪错。更别提范绳还是他的乡党,他也正是以乡党为理由拒绝的钟繇,往大里说,他这就是包庇反党,这个罪名就大了。

尽管这次太平道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在朝堂,是在天子,是在权宦当权,可天子与当权的宦官怎么可能会承认等到平息了叛乱之后,肯定是会推出几个高官大吏来背黑锅的,有了包庇反党这个罪名,文太守断难无事。

文太守虽然刚愎自用,就任以来,对荀贞荀彧不假辞sè,对他兄弟两人颇有偏见,可说到底,这只是因为他好抓权,怕被本郡大族架空,细数他上任以来的各项政事举措,其实并无太大的过错,也可算中规中距,最终却落个这般下场。

荀贞想道:细说起来,他当初不肯捕拿范绳,也是顾念乡党情谊,最终落个如此下场,既可恨,亦可叹。

可恨他刚愎自用,没有眼光。可叹他好心没得好报。

荀贞恭恭敬敬地冲高坐堂上的文府君行了个礼,对荀攸说道:走罢。

去哪里

去城外。

刚才离开前,他问了一下文太守该怎么安排乐进带来的这些人。

郭图担忧这些人中也许会有太平道的细作,同时也担忧如果放了铁官徒入城后,没准儿这些刑徒会惹事生非,因此提议不要放他们入城,而是安排在城外驻扎就好。文太守同意了。

荀贞对此没有异议,只是说:北城临河,不是驻扎之所。波才退兵前,一直主攻的都是城东,城东守卒伤亡甚众,城门亦有损坏,若再有贼兵来犯,怕会守卫不易。因此建议把驻扎的地点改为城东门外,如此可与城内成掎角之势,有利守城。文太守也同意了。

出了太守府,荀贞先叫人牵了匹马给戏志才,又点了两个宾客,命送他归家,接着命令乐进小夏江鹄和沈容:你们速去城北,看看百姓铁官徒投军的豪强壮士渡完河没,如果渡完了就带来城东门外。我在东门等你们。

乐进四人应诺,行了一礼,加快脚步先去了。

在乐进整编铁官徒时,沈容虽是被迫的,也算有功,因现如今依旧还是铁官长。

荀攸瞧着他们离去的背影,笑道:贞之,你有识人之明啊。

此话怎讲

乐文谦虽有冒雪千里奔师丧之举,然其貌不扬,身形短小,讷讷若不能言者,怎么看也只是一个寻常人罢了。你早前举荐他为铁官主簿时,我还不解你的意思,今ri看来,你真目光如炬也。我真没看出来,他竟如此胆烈果决,若非此人,也许这千余铁官徒已经从了贼了

得他称赞,荀贞甚是汗颜,心道:乐进的确相貌寻常,要非我是从后世来的,就算与他路遇,只怕也想不到这么一个身材短小相貌寻常的年轻人竟是鼎鼎大名的五子良将之一。

想到此处,他不觉想起了许仲等人。

他门下的诸多宾客里,要说谁与乐进最像,唯有许仲,一样的形貌短小,一样的勇武敢战,而且一样的出身贫寒,唯一不同的是,乐进识书知字,许仲不读书。

他又想道:这几ri临敌接战,君卿临危不惮,虽然暂时还看不出他有没有将才,但至少在勇气上他已不逊乐进。

第一次见许仲是在繁阳亭舍,当时许仲匹马单刀夜入亭舍,独对亭中数人夷然不惧,当时荀贞就知道他很有胆sè,但是,在乡中争强斗狠和在战场上与敌交战不同,勇於私斗的人不一定也会勇於公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