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三国之最风流 > 38 范绳

38 范绳

乐进环顾左右,见左右随从诸辈皆为荀贞的亲近之人,乃答道:实不瞒君,这些百姓我本是不想带的。

荀贞再又一怔,刚以为乐进是个慈悲心肠的人,不料他却就说出这句话来,因问道:既不愿带,为何又带

乐进低声答道:彼等百姓是因慕君之威名,故此才投奔吾等以求全命的,吾等若拒之不受,恐会有损君之美名。

荀贞这才了然,心说,原来你是在为我考虑啊。

两汉之人最重名节。无论高门士人的激浊扬清不畏强御,抑或乡里轻侠的慕侠尚气轻死重诺,说到底其实都是重名节三字。尤其东汉更是如此。

宋人司马光曾说: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也。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党锢之祸里,成百上千的节cāo之士宁愿家破人亡,也不肯玷污自家清名便是一个名证。因是之故,又有后人尝言:两汉名节之士,又无如党锢为最盛。

之所以两汉之人,尤其是东汉之人会形成这样一种风气,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不外乎两者,一则,两汉民风质朴,二则,也是因为统治阶级的提倡。

西汉且不说,东汉诸帝吸取王莽篡权的教训,从光武帝开始就特别注意表彰名节,同时并且大力提倡钻读儒家经典。儒家思想发展到东汉,非常重视忠孝节义廉让等道德行为,这对当时士风民风的形成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另外,东汉的用人制度对士风民风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东汉取士多通过察举辟除,而这两者依据的一个是门第,另一个就是乡曲之誉,也就是说,如果想出仕,就得有美名。

荀贞自穿越至今已有十来年了,对两汉之风气非常了解,此时闻得乐进此言,颇是欣慰,不为别的,只为乐进在穿梭敌后处於极度危险的情况下时还能为他着想。

他拍了拍乐进的胳臂,笑道:我一个前督邮今兵曹椽,区区百石吏而已,在郡里能有什么威名美名扭头望了眼河对岸等着渡河的百姓,转回头,又说道,不过你这样做很好,但凡战乱之时,受苦的总是百姓。唉,百姓何其无辜啊。

颍水虽不宽,但也不算窄,仓促间,浮桥搭建不起。

文太守尚在府内等着回话,不能让他久等。荀贞令许仲留下,交代说道:待小夏江鹄带人渡过河后,叫他俩马上带着沈容范绳去太守府。

许仲应诺。

诸人先去太守府。

乐进等人不但平安无事,而且带了数千人来。荀贞开心得很。好多天他没怎么笑过了,这会儿脸上露出了笑容。一路与乐进谈谈说说,到了太守府外,留下江禽等人,只带了乐进入府。

进得府内,登得堂上,荀贞将乐进小夏江鹄所经历诸事一一禀与文太守,并把他们带了数千人众来援之事也如实讲出。

果如荀贞所料,文太守大喜,一叠声地称赞乐进:真忠勇之士也令人去府库里取了五十金,赏给乐进小夏江鹄三人。

钟繇杜佑荀攸诸人也甚是欢喜。

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乐进等人一下带来了数千人众,虽然近半都是普通百姓,但剩下的那一半,铁官徒也好投军的豪强壮士也罢,却都是不折不扣的jg壮,只要稍加武装即能成军。

别的不说,只这阳翟城从今ri起便稳若金汤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为此欢喜,五官椽韩亮就忧心忡忡。

韩亮出身舞阳韩氏,乃是本郡名门,向来循规蹈矩。

他失sè说道:铁官徒,囚徒也。今既非逢上大赦,也没有天子的诏令,贸然取之成军,这是违律啊ri后朝廷若是追究起来获罪不浅

荀贞说道:征徒囚从军早有成例。前汉孝武皇帝时,曾募天下死罪击朝鲜,发天下七科谪。本朝袭前汉旧制,也曾经多次发过谪卒弛刑士。今妖贼变乱,阳翟几乎不保,事急矣,虽无天子诏书,然以贞浅见,当宜从权,不可拘之常理。ri后朝廷若有怪罪,贞一人担之

七科谪。谪说的是谪兵制,谪罚有特殊身份的人戍边从军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战国时期就有了。七科谪,指的是七种谪罚的对象,简而言之:罪吏亡命赘婿贾人。

弛刑士,弛,解也,去掉刑具的犯人。

文太守还是有些担当的,他说道:荀椽所言甚是:事急从权。今事急,当从权。只是有一点,铁官徒都是穷凶极恶的罪人,用他们协守阳翟,可靠么

荀贞早有考虑,他答道:铁官主簿乐进勇武能服众,铁官徒中有很多人受过他的恩惠,有他在,铁官徒应不会生乱。明府如果不放心,贞可以再把贞门下的宾客与铁官徒混编在一起。虽经连ri激战,贞门下宾客尚有二百余,而今来之铁官徒不过千人罢了。上有乐进统带,下有贞门下二百余宾客监视,如此,足可保万全了。

文太守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甚好。

得了他的首肯,荀贞心中暗喜。

上有乐进,下有他门下二百多宾客,不仅足可保万全,足可以保证这支队伍不会生乱,并且足可保证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