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回到黎明 > 第2章 灾变1

第2章 灾变1

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不过,这类感染者的数量极少。

对于流浪的幸存者来说,每小时移动二三公里的尸群几乎没什么危险。而对于我们这种有固定庇护所的幸存者来说,尸群才是最大的威胁。万一尸群来了,就意味着我们不得不放弃眼前的一切,去寻找下一个可以安身的地方。这个世界里,找一个可以安身的地方简直比活下去更难。

远离机场的城区,感染者相对较少。城中建筑密集,声音传播效果差,几乎很难形成千级或以上规模的尸群,有一部分幸存者生活在那里。我们和他们没有交集,对他们的情况也不了解,只是听人提起过他们大约有几百人。我们很好奇他们的补给从何而来?

滨海市东临大海,北有白沙江,西有牛头山山脉,只有南边一马平川。灾变前,南边的平原是滨海市的粮食主产区。

幸存者大多集中在滨海城北部和西部。北部有白沙江和碧水湖,西部是牛头山诸峰。这两个区域里感染者很少,大约有两千多名幸存者分散在这里。

人们的补给来源基本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多余的物资拿出去跟别人交换自己匮乏的。滨海城外的幸存者大多数是本地人,而且牛头山和白沙江的物产丰富,因此,一年来几乎没有发生过强买强卖,或者抢劫杀人等恶性事件。人们基本还是以灾变之前的社会规则来相处。

牛头山和白沙江在滨海市西北方向十五公里的地方交汇,形成一个面积十几平方公里的大湖。湖水呈浅绿色,所以得名为碧水湖。

渔村位于湖中央的渔岛上,灾变前是一个吃鱼的圣地,如今是幸存者交换物资的地方。渔岛远离市区和感染者,四下交通便利。西边来的人,一下牛角峰便是碧水湖,路上遇到感染者的几率很小。北边来的人就更方便了,沿着白沙江划船就能到渔岛。

我们栖身的地方在牛头山北麓的牛角峰上,位于渔岛西南。两地相距不到五公里,我们的住处是一座果园的后院。

果园建在牛角峰阳面的山腰上。后院十分宽阔,比前面的果园还要大,有几亩地大小,以前是用来晒橘子皮的地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陈皮。

后院北是三间库房,库房左边是一间做饭的小屋,右边是一个旱厕。最关键的是厨房门前有一口连农村也早已不用的老式压水井。

院子四周是三米多高的砖墙,墙体多处破损,外面用木头和彩钢板封住,里面用‘捡’来的汽车挡着。

院中有两道门,一道向南通往果园,现已用车彻底堵死,每次过去时需要翻墙。另一道门向东开,门外是一段二百多米的石子路,穿过石子路是盘山道,左转去往渔岛,右转去往滨海市区。

果园周围是密密匝匝的松树林,顺着山势由北向南逐渐走低。牛角峰山势陡峭,只有山腰这段坡度相对平缓。当初建造果园的人花费不少心血,将果园里的土地修葺的异常平整。

山里的路是风电二十多年前修的,如今还宛如新的一样,说明平常这里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果园住着我,秦大川,白小禾。

灾变前,白小禾经营着一家名为飞鱼传媒的广告公司。她小我两岁,却是我的老板,我是飞鱼传媒策划部的一名打工仔。

秦大川是我的发小,高一时退学去参军,当了七年特种侦察兵。复员后,他没有选择回老家上班,而是在滨海市送起了外卖。

按照秦大川的话讲,他当了七年兵已经习惯在外奔波忙碌的生活,如今坐在办公室里上班,整日里想着如何讨好上司,简直就是受罪。于是,他在办公室喝了一个月的茶水后,毅然从民事局辞职来到滨海。

“整整一年了!”秦大川看着墙上的万年历说。

“今晚去渔村找老刘,除了那几块彩钢板,他还准备了一瓶白酒,说是感谢咱们上次帮忙。”我说。

“你看家,还是我看家?”秦大川问白小禾。

“我去吧,和别人打交道的事还得我来。”白小禾总是不放心我们两个大男人与人沟通的本事,就像是一个不相信手下员工的老板。

“老刘又不是外人!”秦大川说。

“先看看晚上下雨吗?没雨的话咱还不能开车,渔岛路口那十几只感染者看样子这几天不会散。”我说。

“晚上如果没有雨,我一个人先去把那瓶酒带回来,等改天下雨了再去拉彩钢板,反正也不急。”秦大川说。

“你们先去检查一下皮卡车,到时候别坏在半路上。”白小禾习惯了以领导的眼光看待问题。

“好的领导!”灾变前,我已习惯称呼白小禾为领导,现在也没有改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