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三节 扎根民间的泥塑文化

第三节 扎根民间的泥塑文化

我国泥塑艺术历史悠久。这种艺术品虽然不能保存长久,但造型活泼,价格低廉,深受民间的喜爱。因此,泥塑的影响虽然不如正规的雕塑那样大,但也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我国很多地方都生产泥塑,其中以陕西凤翔、江苏无锡、天津、河南淮阳等地最为著名,尤其是天津的泥人张,已经获得了普遍性的国际声誉,在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泥巴里生出的艺术品

泥塑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品之一,已经有1万多年的历史了。考古发现,在距今4000年—10000年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发现了很多泥塑艺术品。如在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和陶羊,其时间约为6000年—7000年前,是人类早期手工用泥捏制的艺术品。此后,泥塑艺术一直向前发展,到汉代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民间工艺之一了。在两汉墓葬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量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这些泥塑艺术品,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从模制的泥塑作品来看,泥塑在汉代已经非常发达了。模制泥塑的出现,和当时人们的需求有很大关系。两汉时期,人们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依然存在,在地下和在地上有着一样的物质需求。但又不能像夏商周时期一样,用活人殉葬,就用泥塑的人来替代,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起,随着佛寺和庙堂的大量建立,泥塑艺术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态势。到了唐代,被称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将我国的泥塑艺术发展到顶峰。杨惠之和我国著名画圣吴道子是同门师兄弟,跟随当时著名的画家张僧繇学习。吴道子学成,杨惠之在绘画方面的进展却很缓慢。他不甘落后,烧了画笔和砚台,专攻雕塑,最终成为泥塑石雕等方面的大家。当时的人们这样称赞说:“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意

思是说,吴道子的绘画,杨惠之的雕塑,都尽得张僧繇的真传。

宋代在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这个时期,大型的宗教题材,如佛像泥塑,依然继续繁荣,而小型的泥塑玩具也逐渐发展起来,使得这种古老的艺术更加深入民间,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品。小型泥塑自此之后取得长足的发展,既能作为艺术品供人们观赏陈设,又可以作为儿童的玩具。小型泥塑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著名的有无锡惠山、天津、陕西凤翔等。

泥塑具有朴实、直观、真实的特点。不过,因为其材质是随处可见的泥土,稳固性较差,所以泥塑能够保存的时间不长。民间艺人们在制作泥塑的时候,往往都是信手拈来,没有什么参照,因此可以说所有的泥塑艺术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所在。

色彩纷呈的凤翔泥塑

陕西凤翔是我国泥塑的主要产地之一。

凤翔泥塑历史悠久,可一直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现在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发现了不少陪葬的陶俑,凤翔泥塑悠久的历史由此可见。

凤翔泥塑制作精美,工艺繁杂,需要经过创作毛稿制模、翻坯、黏合成型,经精抛、彩绘、勾线、装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在制作上,凤翔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画、剪纸和刺绣中的纹饰,用笔简练,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凤翔泥塑种类多样,有座虎、挂虎、五毒、卧牛等玩具类,还有一些以《三国演义》《封神榜》《西游记》等名著中的人物为原型的神话民俗类。

凤翔泥塑的历史虽然悠久,但真正发展起来却是到了明代以后。这一精美的民间工艺品,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六营村及周边地区。据说,在明朝初年,朱元璋一支部队中的第六营在这里驻扎,就将这个村子命名为六营。六营的士兵大多来自于制陶技术发达的江西。因为是和平年代,很少战争,士兵们闲

来无事,就和土为泥,捏出各式各样的小玩具,涂上彩绘。后来,那支军队被解散,士兵们都成为当地居民,其中一部分重操入伍前的陶瓷制作手艺,利用当地黏性很强的泥土,捏制泥人,然后拿到庙会上去出售。当地人都很喜欢,常常会买一些放到家中,除了用来祈福辟邪外,还给小孩当玩具。

久而久之,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塑渐渐出名。经过代代相传,其手艺也取得长足的发展,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创造出了17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造型洗练、夸张,装饰华美富繁,色彩艳丽喜庆,形态憨厚可爱,在我国众多的民间泥塑中独树一帜。

“大阿福”和它的传说

江苏无锡惠山的泥人比较有名,其造型独特的“大阿福”更是闻名遐迩,深受欢迎。

关于“大阿福”的造型,民间还流传着动人的传说。

相传惠山在远古时期荒草丛生,古木参天,经常会有野兽出没。当时的生产力低下,人们一见到野兽就非常害怕。一段时间之后,深山里面来了两个人形巨兽,名叫“沙孩儿”。它们力大无穷,无论是什么样的野兽,只要见到它们的微笑,就会服服帖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