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五节 推杯换盏话酒趣

第五节 推杯换盏话酒趣

在我国传统文化里,酒不仅是一种饮料,还有很多附加意义。有的时候,酒表达自己对上司或者同事的敬意;有的时候,喝酒又成为表达歉意的一种良好方式。随着饮用者身份的不同,酒的角色总是在发生变化。有的人借助酒来鼓舞士气,有的则借酒来逃避****。

推杯换盏之间,产生了不少和酒有关的故事。

越王勾践箪醪劳师

越国是春秋末期的一个小国,在勾践做国君的时候被吴国所灭。越国灭亡后,勾践成了吴王夫差的俘虏。

他忍辱负重,终于回到了越国,开始实施他的复国大略。他下令鼓励人们生育,并且用酒作为生育的奖品,生男孩的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的奖励两壶酒,一头猪。在他的励精图治下,越国终于强盛起来。

实力具备后,勾践开始准备讨伐吴国。在出征前,越国的老百姓向勾践进献美酒。勾践将酒倒在河的上游,与将士们一起迎流共饮,士气大振,最终打败了吴国。这就是勾践“箪醪劳师”的典故。现在,绍兴境内的投醪河,据说就是当年勾践和士兵共饮的地方。

竹林七贤和酒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个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以嵇康为代表,狂放不羁,常常相聚在河南的一片竹林下喝酒。在这些人中,最有风格的是阮咸。阮咸每次和族人一起喝酒,总是要用大盆装酒,不用酒杯,也不用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有一次,猪群闻到酒味,跑到盆前来,也要喝酒,阮咸不但不去赶,反而凑上去和猪一起喝酒。他的狂放不羁,由此可见一斑了。

不过,在竹林七贤里面,最出名的酒徒应该是刘伶。刘伶经常自言自语地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我刘伶是一个天生的酒徒,

连名字都是酒,一喝就是一斛,喝到五斗才有一点点感觉。据说,他出门的时候经常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驴车,一边走,一边喝酒,并让一个带着挖掘工具的仆人跟在身后,说,要是我喝酒喝死了,你就挖个坑把我埋了吧。他写过一篇《酒德颂》,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

民间一向有杜康造酒刘伶醉的传说,现在市面上还有叫刘伶醉的酒,他真是当之无愧的“酒圣”。

其实,魏晋时期的名士并非真正喜欢喝酒,而是社会动荡不安,他们的抱负不得施展,以至于只好借酒浇愁,以酒避祸。

魏文帝与葡萄酒

一天,魏文帝曹丕下了一道诏书,大意是:有过很多经历的人,才会懂得时间的道理。我们中国的珍宝实在是太多了,我就和你们说说葡萄吧。葡萄这种东西,在夏秋之交,半夜酒醉醒来的时候,极为可口。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内心的烦躁一扫而空,也不口渴。用来酿酒,容易让人醉,要醒来却也容易。才说到它已经流口水,何况是亲自品尝呢?这世界上还有可以和葡萄匹敌的水果吗?

这就是著名的《诏群医》。作为皇帝,在给医生的诏书中,不仅谈到了吃饭穿衣,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葡萄和葡萄酒,可谓空前绝后。

葡萄酒是红酒的一种,据说秦汉时期的人们已经懂得酿造。葡萄酒度数不高,但后劲较大,喝起来比较爽口,不知不觉之中就醉了。在白酒尚未真正发明的年代,葡萄酒深受喜爱。除了曹丕之外,文学家陆机、庾信、白居易等人都很喜欢喝葡萄酒。据说,唐太宗对葡萄酒也特别喜爱,还喜欢自己动手酿造葡萄酒,款待群臣。

刘玄石与千日醉

志怪小说《搜神记》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狄希的人,特别擅长酿酒

。他酿的酒色香味俱佳,但一般不轻易卖给别人,因为人们喝了这种酒之后会醉上一千天。当时有一个叫刘玄石的酒鬼,听说之后就来买酒喝。狄希说,我这个酒还没成熟,不敢让你喝啊。刘玄石哪里肯依:即便是还没有成熟,你也让我喝一杯吧。狄希拗不过他,就给他打了一杯。刘玄石喝了之后,连声感叹,真是好酒啊,再给一杯吧。狄希说,你还是回家去吧,以后再来,你刚刚喝了这一杯,就能让你醉一千天。刘玄石恋恋不舍地走开了,临走的时候,脸上已经有醉酒的迹象。等他回到家里面,已经醉死了。他的家人们都以为他死了,就哭着把他埋了。

三年之后,狄希想起刘玄石来,就去了他家,问刘玄石在家吗?他的家人不高兴地说,刘玄石早死了,你这不是犯忌讳吗?狄希吃惊地说,他是喝了我酿的美酒,将会醉上一千天,现在酒应该醒了。就让他家人把坟墓挖开,刚挖开就见刘玄石张口说:“真是醉死我了,畅快。”之后,他就问狄希:“你酿的是什么酒啊,让我一杯就醉倒,睡到现在,现在是什么时辰了?”众人大笑。他们呼吸了刘玄石口里面出来的酒气之后,也纷纷醉倒,回家睡了三个月。

“千”在古代汉语里往往是虚指,可能只是醉了一段时间,但绝不会是三年。

贺知章金龟换酒共言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