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三节 传统节庆饮食

第三节 传统节庆饮食

每到节庆期间,人们都会想着买点好吃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不同的节日,人们往往会选择不同的食物,如春节吃饺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为什么要这样选择?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吗?这些饮食习俗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

咬萝卜“啃春”的由来

在农历立春的时候,我国北方的农村有一个习俗,就是无论大人小孩都要吃几口萝卜。这种习俗被称为“啃春”,并且有个神奇的传说。

我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从三皇五帝开始,历代统治者都将农业放在首位。因此,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特别注重立春。在立春这一天,统治者要祭天祈福,而平民百姓则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庆祝。

一年立春前,一个村庄里的人们将田地院落都收拾妥当,准备热热闹闹地迎接立春时,却暴发了瘟疫,所有的人都染上了一种说不出名的怪病。患上这种怪病的人,个个头重脚轻,好像喝醉了酒一般,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力气。

就在立春前一天,附近的一个老道来到了村庄,吃惊地发现听不到鸡鸣狗叫声,也没有人声。走访几户人家之后,他才发现村民染上了这种怪病。老道也不知道怎么办,最后走到村子东头的一棵古树下,盘腿面向南面祈祷。祈祷了半天,老道长舒了一口气,飞快地跑回道观,拿起锄头刨了一袋贮藏的萝卜,又赶紧回到村庄。老道赶到村庄的时候,已经立春了。

老道找到一只芦花大公鸡,拔下几根鸡毛,扔在地上,之后开始祷告。他的脑海中又浮现出观音菩萨的劝导:等鸡毛动了之后,让百姓们每人啃吃几口萝卜,瘟疫就会自动解除。过了一会儿,地上的鸡毛突然动了起来。老道惊喜万分,站起来奔向村庄里的每户人家,让他们啃吃萝卜

。果然,人们吃了萝卜之后,病全都好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老道,以及救治他们的萝卜,就在立春这天吃几片萝卜,以求平安,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来历

东方朔学识渊博,幽默风趣,是汉武帝的宠臣之一。

一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大雪,而御花园里的梅花开得正好。东方朔想要取悦汉武帝,就去御花园里面折梅花。刚进御花园,他发现有个宫女正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赶忙上前搭救,并问她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进宫之后就不能和家人见面。每当冬去春来的时候,她对家人的思念更加迫切。想到自己不能给父母尽孝 ,不能与家人团聚,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后很同情她,并答应她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几天后,东方朔在***上摆了一个卦摊。很多人都向他求卦,诡异的是,每个人求到的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大家都很恐慌。纷纷询问破解的办法。东方朔说:“正月十三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将抄录的偈语给你们,你们应当让当今皇上想办法 。”说完扔下一张红帖后就扬长而去。

通过当地官员,东方朔的红帖到了汉武帝手中:“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大惊,连忙请来东方朔。东方朔故作不知:“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女元宵不是经常给皇上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以让她做好汤圆,皇上你再焚香上供,并命令京城里所有人家照办。接着,再下一道诏令,让市民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造成满城大火的假象,这样就能瞒过火神君了。此外,还要通知城外的百姓在那天晚上进城

看灯,好解除灾难。”汉武帝听后照办了。

正月十五晚上,长安城里张灯结彩,元宵的父母带着她的妹妹进城观灯,在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后,他们一家团聚了。一夜过去,长安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就下令每年的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奉火神君,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把这天叫作元宵节。

寒食禁火饧大麦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是唐代著名诗人韩君平的《寒食》一诗,简练而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寒食节。关于寒食节的起源,得从春秋时期说起。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跟随他逃亡的,还有一大批臣子和贤达的人。其中,就有介之推。十九年之后,重耳依靠各种力量,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便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掌权后,提拔和奖赏了跟随他一起流浪十九年的随从,却忘了介之推。而介之推是一个生性淡泊的人,也不在晋文公面前表功。一段时间后,介之推便和母亲在绵山隐居起来。晋文公知道介之推隐居的消息后,非常后悔,就派人到绵山请他下山。可是,他派去的人怎么也找不到介之推,于是就想了一个愚蠢的办法——烧山。他们以为,只要烧山,介之推就会自己逃出来,没想到他宁死不屈,被活活地烧死在山上。晋文公知道后,难过得流下泪来。第二天,他发布了一条命令,在冬至后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