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二节 比武术更诱人的武侠文学

第二节 比武术更诱人的武侠文学

营救。张宗周感到自己愧对云靖,就自杀身亡。张丹枫和云蕾在历经磨难之后,终成眷属。

小说以明代土木堡之变为背景,通过朱明王朝与张士诚后代的矛盾,朝中奸宦与忠臣义士的斗争以及中原与蒙古之间的民族冲突,表现出爱

国保民的主题。梁羽生用心塑造了一个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甘愿抛弃荣华富贵,远赴塞外,屡建奇功的大侠张丹枫形象。其间穿插的张丹枫与仇家后代女侠云蕾的爱情波折,也和家国命运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哀婉动人。最后化仇为亲,化敌为友,则表达了梁羽生“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创作思想。

“武林盟主”金庸

金庸,原名查良镛,是中国现代武侠文学最卓越的代表,自1956年创作小说《碧血剑》开始,他写作了14部对现代中国影响深远的武侠小说。武侠小说爱好者曾将他的14部小说写成一副对联——飞(《飞狐外传》)雪(《雪山飞狐》)连(《连城诀》)天(《天龙八部》)射(《射雕英雄传》)白(《白马啸西风》)鹿(《鹿鼎记》),笑(《笑傲江湖》)书(《书剑恩仇录》)神(《神雕侠侣》)侠(《侠客行》)倚(《倚天屠龙记》)碧(《碧血剑》)鸳(《鸳鸯刀》)。现在,这些作品都被搬上银屏,有的还被多次翻拍,其影响之大,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是格外罕见的。

金庸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他的远房堂兄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穆旦,表哥是民国时风度翩翩的诗人公子哥徐志摩。在家庭的影响下,金庸对传统文化耳濡目染,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思想都有很深的了解,这为他武侠小说中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思想打下了基础。如在经典作品《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传授张无忌太极的过程,就蕴含着深刻的道家思想。面对强敌的进攻,张三丰居然教张无忌练起了太极。他先给张无忌演示了一遍,问,看懂了吗?张无忌说,看懂一半;再演示一遍,又问,这次呢?张无忌说,忘记一半;第三遍演示结束后,他问,现在还记住多少?张无忌说,这次完全忘记了。旁人目瞪口呆,而张三丰却和张无忌会心一笑。随后,张无忌上场,用刚学的太极轻而易举地打败了对手。在道家哲学里,“坐忘”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张无忌能“忘”,便是忘记了一招一式,而记住了其中的真谛。

金庸在佛学方面的造诣也很深,这在他的代表性作品《天龙八部》中尤其明显。“天龙八部”本是一个佛教术语,包括: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佛教认为人生无常,万物都转瞬即逝,纯属虚空,但人并不能因此堕入虚空,也不能完全放纵自己,沉浸在粗浅的享受之中,而应该一心向“佛”(即智慧)。拥有智慧,便“看山不是山”,一切豁然开朗。在少林寺,乔峰最后找到了害自己家破人亡的慕容博,想要复仇的时候,被在藏经阁扫地多年的老和尚制止。扫地僧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是一个特别神秘的人物,武功深不可测。在黄日华版《天龙八部》中,他曾只手打败了当时的四大顶尖高手(萧远山、乔峰、慕容博、慕容复),而自己毫发无损。解除少林寺的危机后,他开坛讲经,说了这么一番耐人寻味的话:“佛门弟子学武,乃在强身健体,护法伏魔。修习任何武功之时,总是心存慈悲仁善之念,倘若不以佛学为基,则练武之时,必定伤及自身。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互相克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多。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这段话对佛法与武功进行了很好的解释。在《连城诀》中,金庸

则借用佛教的“贪嗔痴”三戒,对人的贪欲进行了鞭挞。

“武学大家”古龙

古龙是和金庸齐名的武侠小说家。

古龙,原名熊耀华,在香港出生,台湾长大。古龙中学的时候就表现出文学创作的天赋,发表了不少诗歌和散文。就在他快要成年的时候,他的父亲因为外遇离家出走,而古龙也因此一度消沉,加入社会帮派,过上了小混混的生活。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对古龙日后的小说创作和艺术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1955年,熊耀华以“古龙”为笔名发表了小说《从北国到南国》,开始了自己的职业创作生涯。据说,他之所以取了这个笔名,是因为初恋女友的名字叫作古凤。后来,古龙进入台湾淡江大学学习,但不久之后就辍学,完全从事武侠创作。当时古龙还是个无名小卒,台湾的武侠文学界还是卧龙生等人的天下。古龙虚心向他们学习,还替他们代笔写过几部作品。1963年,古龙创作了《名剑风流》《浣花洗剑录》《武林外史》和《绝代双骄》等六部长篇武侠小说,古龙也因此成为台湾武侠文学界的“四大天王”之一。

自此之后,古龙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萧十一郎》《多情剑客无情剑》《流星蝴蝶剑》《陆小凤传奇》《楚留香传奇》等经典作品相继问世,奠定了他在武侠小说界的地位。在二十年的创作时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