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三节 异彩纷呈的戏曲艺术

第三节 异彩纷呈的戏曲艺术

会,没想到时间一久还是被老夫人发现了。见到他们如此恩爱,老夫人说,只要张生高中状元,就同意他们的婚事。就在张生终于得中状元,要回来和崔莺莺成婚的时候,郑恒却谎称张生已经被当朝尚书招为乘龙快婿。于是,老夫人再次将崔莺莺许配给郑恒。就在他们成亲那天,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赶到现场,真相大白,郑恒含羞自尽,而张生和崔莺莺终成眷属。

《西厢记》故事曲折,情节引人入胜,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上忠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通过不断的努力来追求自身的幸福。蔑视封建礼教,“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我国文学作品中较为少见,《西厢记》因此受到广泛好评。《西厢记》对戏曲的发展有其独特的贡献,如元杂剧一般以一本四折来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西厢记》有五本二十一折;又如元杂剧一般一人一个主场,而《西厢记》对此进行了突破,如第一本第四折,张生唱了许多首词后,《锦上花》一曲

由莺莺唱,《幺篇》由红娘唱。

“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好句有情怜夜月,落花无语怨东风”“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等都是《西厢记》中脍炙人口的名句。

因为《西厢记》在思想内容和戏曲艺术方面的成就,清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对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赞誉为“第六才子书”,和《庄子》《水浒传》等经典名著并立。

“百戏之祖”昆曲

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品,它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诞生于大约六百多年前的元朝末年,其发源地位于江苏昆山傀儡湖、阳澄湖交界的正仪(今属巴城)一带,最初的名字叫作昆山腔。

昆山腔是元明南戏五大声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杭州腔、昆山腔)之一,到了明代中叶,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十年不下楼”,对昆山腔进行了改革。魏良辅吸收了当时流行的海盐腔、余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某些特点,对流传于太仓昆山一带的戏曲唱腔进行了加工整理,将南北曲融合为一体,从而使南曲“收音纯细”,又让北曲“转无北气”,一改以往平直无意韵的呆板唱腔,形成了一种格调新颖、唱法细腻、舒徐委婉的昆腔。从此之后,昆山腔便改名为昆曲。昆曲以其清唱的形式,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

明代中叶,昆曲已成为文人骚客的一大癖好。当时的一个读书人朱裳到郴州游历,连陪同他一起的仆人都会唱昆曲。当时的达官贵人对昆曲也赞赏有加,一些湖南官员从江苏做官回家后,也将昆曲带回了故乡。在这种全民皆好的情况下,昆曲迅速在全国各地风靡开来,以苏杭为中心,远到云南、福建等地。据史料记载,明万历至清代乾隆和嘉庆年间,昆曲迎来了自己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改良后,昆曲北上并逐渐取代了北曲,在北京等地迅速流传、风靡开来,并一直延续到清代中期。

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不仅得到文人骚客和达官贵人的喜爱,连最高统治者皇帝也对它颇为青睐。康熙皇帝五次巡游江南,两次有昆曲供奉,痴迷到一日不能离开昆曲的地步。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第一次听到昆曲便被深深打动,并从江南昆班中带回很多名角回宫,为自己表演。昆曲艺人在景山内垣的住处有一百多间,人称“苏州巷”。昆曲艺术的兴盛,由此可见一斑。

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昆曲也获得了“中国戏曲之母”的美誉。昆剧是我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表演有其独特的体系和风格,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身段结合得巧妙和谐。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再加上完美的舞台背景,在当时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因为昆曲高超的艺术,我国后来兴起的许多地方剧种,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等,都受到过它的影响。

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曲牌则有许多与宋词元曲相同。这为昆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也成就了一大批昆曲作家和音乐家,汤显祖、洪升、孔尚任、李玉、李渔等都是我国戏曲和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而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则成为我国戏曲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

18世纪后期,地方戏开始兴起,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演出格局,昆曲开始走下坡路。到了20世纪,昆曲的衰落更加明显,不少艺人转而从事京剧。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扶持和振兴传统戏曲,昆曲才有所起色。俞振飞是上个世纪最为卓越的昆曲艺术家。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