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七节 独具一格的绘画名家

第七节 独具一格的绘画名家

然得到一个儿子,喜出望外,给他起名为黄公望,字子久,谐音“黄公望子久矣”,意思是我盼望这个孩子很久了啊。

黄公望天生聪慧,成年后做过地方上征税的小官。后来,他被当时的权贵诬陷,锒铛入狱。出狱之后,黄公望无意仕途,改号“大痴”,放浪江湖。和很多从小就开始绘画,二三十岁就名扬四海的画家不同,黄公望算得上是大器晚成。直到50岁,他才取得卓越的成就。黄公望的代表作有《九峰雪霁图》《江山览胜图》《快雪时晴图》《富春山居图》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高33厘米,横636.9厘米,是一幅描绘浙江西部一带景色的长卷。在这一长卷中,**坡石绵延起伏,其间分布有村落、亭台、渔舟、小桥等。瀑布高悬,溪流潺潺,山路曲折反复,江水浩渺,苍山幽远。曾有人说,面对《富春山居图》,就好像是坐在小船上,迎着富春江逆流而上,在移动中观山望水,令人目不暇接。

这幅画是黄公望晚年的作品。据说,他从79岁开始创作这幅画,用了四年时间才全部完成。为了创造出优美、缥缈的艺术境界,黄公望专门在富春江边的山坡上盖了一间小房子,取名为“小洞天”,在里面居住了很多年,日日流连于富春江的美好风光中。当时,画家已经年迈,但为了作画,每日都会出去写生,一看到好的场景,脑中一有悠远的联想,就赶紧拿笔画下来。因此,有人说黄公望的山水画“沉郁变化,几与造化争神奇”。与黄公望同时代的画家倪瓒非常喜欢这幅画,曾经说,这幅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就像王羲之的《兰亭序》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一样,“圣而神矣”。由此可以想见这幅绘画的艺术成就之高。

黄公望死后,这幅画辗转多地。明朝末年,吴洪裕以高价购得,并在临死前叮嘱将它烧了给自己陪葬。当这件伟大的艺术品被扔进火堆时,他的侄子吴静庵赶忙将它从火堆中抢了出来。不过,因为烈焰,这

幅画已经被烧成两段。其中,比较大的一段在乾隆年间流入皇宫,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而比较小的一段则流落民间,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2011年6月,分散于两地的《富春山居图》第一次实现合展。

绘画天才和疯子——八大山人

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个儿子朱权的九世孙。朱耷本名朱由桵,因为耳朵大,他父母就给他取了个小名叫作耷子。后来,他常常使用朱耷这个名字,其原来的名字反而不为人所知。

朱耷19岁的时候明朝灭亡了,为躲避追杀,他出家做了和尚。做和尚之后,他有很多僧名,如雪个、个山、八大山人等。中年以后,他又加入全真教当道士,有朱道朗、良月、破云樵者等名号。在众多的名号中,朱耷经常使用的是八大山人。

朱耷自幼就对诗、书、画、印十分感兴趣,跟随父亲学习过绘画。明朝灭亡之后,他过着东**躲的生活,颠沛流离,受尽磨难。长久的逃亡,让朱耷的精神受到很大的刺激。他曾经装聋作哑,甚至假装疯癫。朱耷晚年隐居在南昌附近的寺庙和道观中,过着既是和尚、道士,又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

朱耷将自己的满腔悲愤都表现在绘画中,他的作品奇特雄健,在明末清初别具一格。他68岁时画过一幅《鹌鹑图》,画面上两只鹌鹑在一块巨石下栖息,一只蜷缩着身躯,仰头向远方凝视;另一只好像发现了石缝中的小虫,正抬起一只脚准备扑上去啄食。朔朔寒风吹起它们身上的羽毛。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万物萧条的季节,岩石边的野菊花却依然傲霜开放。这幅画完全以水墨画成,笔墨雄劲酣畅,笔法简洁精到,看上去没有什么深的境界,其实韵味深长。寄托着自己国破家亡、身世飘零的悲愤之情。

朱耷作画之后,喜欢用“八大山人”的僧号题款。在题字的时候,他故意将“八大”二字紧连在一起,像是用草书写的“哭”字,又像是个“笑”字;“山人”则连笔写成“之”字样。因此,看起来不像是“八大山人”,而像是“哭之”或“笑之”。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朱耷的愤懑。郑板桥曾说,朱耷的画“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可见其不拘一格的风格。

写意鼻祖徐渭

清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郑板桥有一个印章,上面刻着“青藤门下牛马走”的字样。意思是说我

愿意给青藤道人当牛作马,只要能跟他学习绘画。这里的青藤道人就是明代著名画家,我国写意画的鼻祖徐渭。

徐渭出生在文化极其发达的浙江绍兴,祖上做过官,但到了他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了。他自幼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却一连八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后来,徐渭因其出色的才干,被主管东南军务、主持抗倭大计的胡宗宪招为幕僚。胡宗宪非常赏识徐渭,有很多事情都向他请教。而徐渭和一般的书生不同,除了诗文做得很好之外,也有很强的实干能力。几年之后,胡宗宪因为****被杀,而徐渭也因此失去唯一的知音和靠山,精神一度失常。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徐渭误杀妻子,锒铛入狱。徐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