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二节 琴音里的千古美谈

第二节 琴音里的千古美谈

从俞伯牙《高山流水》谢知音,到嵇康演奏《广陵散》慷慨赴死,我国琴音中留下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被演绎成戏剧和小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有的则仍留在琴声中,散发着无言的魅力。

本节为读者简单介绍几个最广为流传的故事。

高山流水觅知音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战国时期,楚国人伯牙很喜欢弹琴,并拜了一个叫连城的人做老师。伯牙天资聪颖,但很难捕捉到音乐的神韵。

一天,他的老师对他说:“我带你去拜访一位大师吧,他会点化你的。”伯牙跟着老师乘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休息,自己寻找大师去了。见老师去了很久还不回来,伯牙就走上山去。绕过一个山头,他发现一幅奇景正挂在眼前:云中飞瀑,雾中清泉,不知道哪里是雾,哪里是水,水花溅在岩石上,恰如珍珠;水声回荡,就像没有琴弦的音乐。伯牙不禁被眼前的这一幕感动了,就坐下来弹琴。这时,老师出现在他身后:“哈哈,大师被你找到了啊!”原来,老师所说的大师就是大自然。

相传,伯牙在这里创作了《水仙操》和《高山流水》两首著名的曲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伯牙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很少有人能懂得他弹奏的曲子。

一次,他奉命出使,途中遇到了大风,不得已在汉江口停留。伯牙无事,就弹起琴来。弹完之后,草丛中忽然传出一个兴奋的声音:“妙啊妙啊!”伯牙一看,原来是个樵夫,就问:“你也懂得琴艺吗?”结果樵夫说得头头是道。

伯牙听他也懂音乐,就继续弹起琴来,弹到雄壮高亢的时候,樵夫就说:“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弹得舒畅流利的时候,樵夫就说:“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这位樵夫就是钟子期。伯牙很高兴,就和钟子期结拜,并约定每年的中秋在这里相会弹琴。

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到了这里,才发现钟子期已经去世了。伯牙在钟子期的坟前弹了一曲《高山流水》,之后破琴绝弦,仰天长叹:“知音都不在了,我为谁弹琴呢?”

为纪念他们,后人就把高山流水比作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妙。

蔡中郎与焦尾琴

宋朝诗人陆游有一首诗《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诗里面所说的“蔡中郎”就是蔡邕,他在音乐史上可是鼎鼎大名。他的《琴赋》《琴操》都是影响深远的琴学著作,而《蔡氏五弄》和《游春》则是千古名曲。有意思的是,他还与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有关。

一次,蔡邕路过吴县,发现一个人正在做饭。灶火烧得正旺,柴火在烈焰中噼噼啪啪作响。蔡邕看了一眼,却发现燃烧的是一块上好的梧桐木。爱琴如命的蔡邕知道梧桐木是做琴的最好材料。他不顾火势,将那块被烧着的木板抽了出来,并扑灭上面的火,连连摇头:“可惜,可惜!”蔡邕这种反常的举动让烧饭的人非常惊奇,就询问蔡邕这样做的原因。听蔡邕解释原委之后,他笑了:“原来是这样,既然你这样喜欢,拿去好了。”

道谢后,蔡邕把这块木头带回家,把烧焦的部分置于琴的尾部,精心制作了一张琴,并给它取了一个特别别致的名字——焦尾琴。

司马相如与《凤求凰》

司马相如早年家贫,郁郁不得志。有一次,他在临邛富户卓王孙家做客

,遇到了才貌双全的卓文君。当时,卓文君17岁,丈夫刚刚死去,她早闻司马相如的才华,并且极其仰慕。这次做客弹琴时,司马相如借一首《凤求凰》向卓文君表明自己的心意: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听到司马相如琴声中的深情表白,卓文君当天晚上就收拾随身物品,和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私奔了。与司马相如到了成都之后,卓文君才发现司马相如家徒四壁,但并没有因此嫌弃他,而是和他一起回到临邛老家开了酒肆,自己当起了老板娘,抛头露面讨生活。卓文君的这种行为,终于让好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婚姻。

后来,人们根据他们的爱情故事和司马相如的《凤求凰》谱成更加易懂的曲子《凤求凰》:

相遇是缘,相思渐缠,相见却难。山高路远,唯有千里共婵娟。因不满,鸳梦成空泛,故摄形相,托鸿雁,快捎传。

喜开封,捧玉照,细端详,但见樱唇红,柳眉黛,星眸水汪汪,情深意更长。无限爱慕怎生诉?款款东南望,一曲凤求凰。

蔡文姬与《胡笳十八拍》

一天,名士蔡邕正在弹琴,一根琴弦断了。他不以为意,继续弹。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