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每天读一点传统文化 > 第一章

第一章

琴棋书画——方寸间的艺术情思

在古代,弹琴(主要是弹古琴)、弈棋(有围棋也有象棋)、书法和绘画是古代文人雅士必须掌握的四种技能,用于提高自身的修养,又被称为“文人四友”。琴棋书画起源都很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其分布地域,最初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来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

琴棋书画最初在文人雅士之间流传,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世俗化,其内涵也得到极大拓展。比如音乐,既有令高雅人士陶醉的“阳春白雪”,也有普通人喜闻乐见的“下里巴人”。

——

第一节 乐器乐律与艺术成就

音乐在我国古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因此孔子在听到美妙的音乐之后,“三月不知肉味”。

我国古代音乐中,以古琴作为代表。琴棋书画,文人四友,从排列上也可以看出古琴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舜以五弦琴治天下

在4000多年前的中原山野中,劳作之余,人们总会听到一个人

的琴声和歌声。他一边弹着五弦琴,一边唱道:“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首歌的名字叫作《南风》。歌词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和煦的南风吹啊吹,可以缓解人们的愁闷啊;及时的南风吹啊吹,可以给人们增加财富。

相传这首歌词的创作者就是“三皇五帝”中的舜。同时,他还是五弦琴的发明者。《礼记·乐记》中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意思就是说,舜帝发明了五弦琴,还用它来演奏《南风》,统治天下。

为什么《南风》具有如此之大的教化功能呢?这得从舜的弟弟象说起。象是舜同父异母的弟弟,深得父母宠爱。舜的父亲、后母和象都想要置舜于死地,但舜以怨报德,对他们一直很好。舜做了国君,将江南“有庳”,即今天湖南双牌县,封给了象。象到封地后,弃恶从善,宽以待人,而且通晓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为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

做出了巨大贡献。舜晚年到南方巡视,看到象的辖区内民风淳朴、秩序井然、物产丰富、百姓富裕,就写了《南风》一曲,借南风之德来赞颂仁义孝悌之风,讴歌社会正气。

舜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处处为百姓着想,与百姓共同劳作和生活。他将自己对于天下百姓的关怀和治国理念都融在了琴声之中。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出色的才干和高尚的品德,随着他的琴声和歌声感染教化了许多人。他统治的时代则成为儒家文化理想中的黄金时代。

琴音与“九德”

古代的文人雅士们都很喜欢弹琴,对于琴的音色也很有讲究。按照儒家“君子比德如玉”(就是说,君子应该像玉一样,有高尚的德行)的理念,人们也赋予了琴音很多道德含义,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九德”。

所谓琴音“九德”,是说一张理想的琴,应该具备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九个优点。

奇,材质和音质都轻松脆滑。

古,琴音醇和,淡雅中有金石韵。

透,

琴音清亮绵远而不咽塞。

静,琴音纯净,没有杂音。

润,琴发声不燥,圆润。

圆,琴音浑然不散。

清,琴声如金石,清脆。

匀,琴七弦俱清圆,匀均平衡。

芳,琴使用越久,效果越好。

探索琴、瑟和谐的秘密

琴瑟和谐,是器物与器物的和谐,是夫妻之间的和谐,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古人讲究修身养性,而精研琴棋书画则是很好的方式。很多文人既写得一手好诗,也弹得一手好琴。琴适合独奏,两三人相伴,山间,青松,流水,确实是一种优雅的景致,在较大型的宴席上,琴声就显得过于单调了。人们试着用很多种乐器为琴伴奏,但效果都不佳,直到瑟的出现。

琴的音色古朴高远,宁静悠然,就好像谦谦君子,优雅安静;瑟体积大,空腔大,因此音量也大,弦多,音色也多,恰似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充满了活力。琴瑟合鸣,似山间流水,像金凤和鸣,如**初绽,引导人们移步换景,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阳春白雪与曲高和寡

“悲哉,秋之为气也!”喜欢文学的人,对这一名句大多耳熟能详。它出自战国著名辞赋家宋玉的《九辩》。宋玉在历史上可谓大名鼎鼎,但在当时知道他的人却很少。

一天,楚襄王把他叫了去,问:“先生(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君王都特别尊重读书人,尊称他们为先生),你是不是把自己美好的德行隐藏起来了?不然,寡人为什么没听到普通老百姓称赞你啊?”宋玉想了想,对楚襄王说:“大王啊,有一个歌者在咱们的郢都做客的时候,起初他唱的是《下里》《巴人》,来听的人有几千多,反响很大;当他唱《阳阿》《薤露》的时候,倾听应和的人还有几百人;唱到《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