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小窗自纪(精装典藏本) > 第一八三则

第一八三则

君子之狂,出于神;小人之狂,纵于态。神则共游而不觉,态则触目而生厌。故箕子之披发①,灌夫之骂座②,祸福不同,皆狂所致。

【注释】

①箕子:名胥余,殷商末期人,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一带)。箕子佐政时,见纣王进餐必用象箸,感纣甚奢,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后商纣王暴虐无道,整天酗酒**而不理政,箕子苦心谏阻,纣王不听,有人劝箕

子离去,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尹之恶而自悦于民,吾不忍也。”于是箕子便披发佯狂为奴,随隐而鼓琴以自悲。纣见此,以为箕子真疯而囚禁之。后来周武王灭了纣王,箕子便趁乱逃往箕山(今陵川棋子山)隐居。

②灌夫:(?-前131),字仲孺,颍川郡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本姓张,因父亲张孟曾为颍阴侯灌婴家臣,赐姓灌。西汉人,历任中郎将、太仆等官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灌夫为人刚直,好饮酒。与丞相田蚡有隙。在一次列侯宗室为田蚡贺

喜的酒宴上,使酒骂座语讥田蚡,最终为田蚡陷害致死。后世用“灌夫骂座”,指酗酒任性而骂人,亦表示刚直不屈,不阿谀曲奉权势。

【译文】

君子的狂放体现在精神气质上,小人的狂放暴露在态度外表。气质上的狂放可以令人心领神会,与他共游,而不觉得这种气质的突兀倔强;态度外表的狂放让人看在眼里而心生厌恶。所以箕子披头散发佯狂,最终逃入深山,可得延年;灌夫仗着酒醉宴前对田蚡出语相讥,最终被田蚡陷害致死。两个人祸福不同,却都是因为使狂的结果。

【评点】

钱钟书外表给人感觉谦虚温和、温柔无害,实则骨子里十分狂悍。1933年夏,钱钟书清华将毕业,外文系的教授都希望他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他一口拒绝,说:“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够资格当钱某人的导师。”1938年钱钟书从欧洲返国,西南联大聘他为外文系正教授,当时他只有28岁,是破格聘用。但是他只教了一年即离开,并且扬言:“西南联大外文系根本不行,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1980年后,法国和美国很多著名大学邀请他去讲学,他都拒

绝,说:“七十之年,不再江湖了。”

不过,他的狂有道理,他自己就是刻苦用功、立身直正的通学大儒,所以世人包容他的狂而敬仰他的德与才。

一种狂是流氓之狂,胸无点墨,身有文身,走路晃着膀子,看人睖着眼子,说话喷着沫子,觉得所有人都是孙子,只有他自己是老子。还有一种狂是小人之狂,仗着背有靠山,一味假痴不癫,说话眼睛上翻,做事只肯认钱。这种种之狂,都是无骨之狂,一味卖弄狂态,极端可厌。流氓之狂,遇强则萎;小人之狂,势尽则萎。唯有这君子之狂,狂得有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