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拉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奇拉小说网 > 在不安的世界里,不慌不忙的坚强 > 第五章

第五章

真正让人所向披靡的是:爱

——

剥掉这一层层使感官迟钝的世俗的老茧

很早以前,我看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孩因为没有任何免疫力,外界的一点点接触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所以不得不生活在一个被完全隔离的小玻璃罩里。当某一天他用尽一切方法,终于打破玻璃溜出去时,医生大喊着“所有人都不许触碰他,离他两步以外”时,我看到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中间,周围是围观的众人,他们只是看着,不敢向前一步。我看到他眼中的悲伤和委屈,那么令人心碎。我知道,他觉得受伤。这种以保护为名的伤害该如何权衡?生命重要还是心重要?也许永远无法博弈。底线是活下去吧,至少还有愈合的机会和可能。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美食,却是另一个人的毒药。

我们只看得到我们被告知的部分中我们愿意看到的,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偏见。

说到底,也不过是非常肤浅的人。

我们每天都要接收大量信息,却根本没有时间和能力去伪存真。在传播过程中,同一个信息会经过路过的每一个渠道的

再加工,而变得面目全非。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本就不易评定;而在层层遮掩后,就更难以区分哪些是准确的,哪些是被无意误读,又有哪些是被恶意扭曲。很多时候,我们的判断并不准确,外界的伪装会迷惑我们的心,行动也变得有失偏颇。我们会因为很多原因产生偏见,舍弃自己内心的期待。

好好看看坐得离自己最近的人,你看到了什么?竞争对手吗?还是那个默默暗恋你却不知道的人?是一个受父母宠爱的女儿?还是那个早早承担起家庭重担的苦命人?抑或是即将跳槽的前同事?

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是别人眼里的任何人。

很多时候,我们通过满载着种种偏见的大脑认识他人,却以为看见了全部,并依此采取行动。可是,人们的偏见有时毫无缘由又极度偏执,就像我会因为不喜欢某个演员,而拒绝看她演的一切戏。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很多,我们都逃不过内心的抗拒,这种偏见往往有失公正和客观。有时这种偏见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没有太大的伤害。真正需要重视的,是那些会造成实

质伤害的偏见,它的影响往往比人们以为的更可怕。

有一段时间,我和朋友在网上购物的包裹总是有破损和被打开的痕迹,直到某一天,我们无意中看到是小区的那个门管拆开的,怪不得每次收到的东西总有一些感觉分量不够。当时年轻,一追到底,他被开除。我们还愤愤不平地认为他活该。多年后再回想,生活多艰难,才会抛弃一个人的良知去偷东西呢?他不过才十七八岁,同龄人都还在上学,他却拿着一个月一千块的工资勉强维持生活,这笔钱也许还要寄回老家。对于他的朋友来说,他未必不热心;对于他的家庭来说,他未必不孝顺啊。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他的确有错在先,但我们却让他失了业,未尝不是欠考虑了。

我们靠自己脑补别人的身份,但是对方到底是谁,我们其实不得而知。我们只能依靠有限的信息进行判断。每个人的语言系统和表现方式都是极其不同的。这不仅源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也源于背景的差异。“理解”之所以难得,是因为它无法靠好好说话、倾听就可以获得的。一个人

背后的情绪,他人很难知道,但别作为判断在不在乎的标准,只能说明敏不敏感。

关系的本质在于关系本身和交往,但是一个人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位置和立场。我一直在想,有没有可能统计出,人一生的轨迹,有多少是由自己决定的,有多少是由周围的人决定的,有多少是由陌生人决定的,又有多少是由不可抗力决定的?

很多人的选择也许真的是情非得已。Andrew Stanton写出了动画史上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海底总动员》《机器人瓦力》《玩具总动员》……他揭示了一个奥秘,“任何人都值得去爱,一旦你听过了他们的故事。”如若不是大奸大恶之人,大多数人就像一个好看的多层奶油蛋糕,随着时间的流逝,才能完全了解他。

如果可以,让我们离远一点,看一看那冰冷硬朗的外衣下心底的柔软,听一听那疏离冷静的言语下心底的渴望。缺少同理心的人很容易陷入群体意识,固执而不讨人喜欢。如果可以,让自己融入自然,理解人性。在自己和别人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给一些安慰

,多一些宽容。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不过是因为我们也曾如此绝望过,如此卑下过,如此痛苦得快要死掉过,为了这一点共鸣,我们愿意认真听一听对方的故事,不再苛责,如果无法奉献温柔,至少不要落井下石。

谁不想做个好人?我们对一件事心存悲观,带着负面评价,不过是因为自己不信任它,不信任事情的当事人,也不信任我们得知的媒介。然而很多时候,别人口中的事实不过是我们耳中的谎言罢了,“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把别人当成了自己主体意识之外的客体,从而减弱了对他人人性的体察和感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